爾時大眾異口同音讚歎如來。善哉善哉世尊。真是大慈真是大悲。能於怨親其心平等。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而世尊不以為患愍而哀傷。放大悲光遠照其身。
如來爾時普告大眾而作是言。提婆達多。非適今世而傷害我。過去世時常欲害我。我以慈悲力因乃得濟。
爾時阿難觀察眾心咸皆有疑。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毀害世尊其事云何。
佛告阿難。善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佛言。過去世時無量千歲有國名。波羅奈。其中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世教化滿十千歲。滅度之後正法住世十二千歲。像法滅後波羅奈王名。摩訶羅闍。聰叡仁賢正法治國不枉人民。王主六十小國八百聚落五百白象。二萬夫人了無有子。王自禱祀諸山河池樹木神祇滿十二年。王第一所重夫人即便有娠。第二夫人亦皆有娠。王甚歡喜手自供養。牀臥飲食皆令細軟。至滿十月太子便生。形體端正妙色莊嚴人相具足。第二夫人亦皆生男王甚歡喜。即召諸臣百官并諸相師婆羅門等占相吉凶。抱兒示之便令立字。
相師問言。此兒生時有何瑞相。
答言。第一太子。其母性行由來弊惡。恚恨妒忌憍慢自大。從懷子已來其性調善。和願悅色發言含笑。先意問訊軟語利益。慈愍眾生喻如赤子。
相師答言。此是兒之福德。使母如此。即便立字名曰。善友太子。
第二夫人所生太子者。相師問言。其子生時有何瑞相。
答言。其母由來性常調善。先意問訊。發言柔軟可適眾心。懷妊已來其性卒暴。發言麤惡嫉妒恚癡。
相師答言。此是兒之業行使母如是。應當立字名之。惡友太子。
哺乳長大至年十四。善友太子聰明慈仁好喜布施。父母偏心愛念視如眼目。惡友太子其性暴惡。父母憎惡而不喜視。妒嫉於兄常欲毀害觸事。不順其兄違逆反戾。善友太子導從前後作倡伎樂。大眾圍遶出城觀看。見有耕者墾土出虫烏隨啄吞。善友太子遙見如是愍而哀傷。生長深宮未見此事。問左右言。此作何物共相殘害。
左右答言。太子。所以有國依於人民。所以有人民者依因飲食。所以有飲食者。依因耕田種植五穀得存性命。
太子念言。苦哉苦哉。小復前行見諸男女自共織作。來往顧動疲勞辛苦。太子問曰。此作何物。
左右答言。太子。此諸人等紡織作諸衣服。以遮慚愧蔭覆五形。
太子言。此亦勞苦非一也。
轉復前行。見諸人民屠牛駝馬披剝豬羊。太子問曰。此是何人。
左右答言。此諸人等。屠殺賣肉以自存活。以供衣食。
太子皮毛蠕動而作是言。怪哉苦哉。殺者心不忍。強弱相害傷。殺生以養生。積結累劫殃。
轉復前行。見諸人眾網鳥餌魚。枉濫無辜強弱相陵。太子問言。此是何人名何事耶。
左右答言。太子。網鳥捕魚。如是諸事以供衣食。
太子聞是語已悲淚滿目。世間眾生造諸惡本眾苦不息。憂愁不悅。即迴車還宮。
王問太子。出還何故愁憂如此。
太子具以上事向父王說。王聞是語。語太子言。上來諸事未常不有何足愁耶。
太子言。今欲從王求索一願。王見聽不。
王言。吾有汝一子。甚愛念之不逆汝意。
太子言。願欲得父王一切庫藏所有財寶飲食用施一切。
王言。隨汝所願不逆子意。
善友太子即使傍臣開王庫藏。以五百大象負載珍寶。出四城門外宣令國土。其有欲得衣被飲食者。恣意自取而去。善友太子名聲遠聞八方一切雲集。未久之間三分用一。時庫藏臣即入白王。所有庫藏太子已三分用一。王宜思之。
王言。此是太子不敢違逆。
復經少時諸臣論議。所以有國依因庫藏。庫藏空竭國亦虛存。復往白王。所有財寶三分用二。王宜思之。
王言。是吾太子不敢違逆。汝可小稽遲莫稱其心。
善友太子欲開庫藏。時守藏臣緣行不在。鄭重追逐差互不遇。善友太子言。此小人者。何敢違逆我意。當是父王教耳。夫孝子者。不應傾竭父母庫藏。我今應當自求財寶給足眾生。我若不能給足一切眾生衣被飲食稱意與者。云何名為大王太子。
即集諸臣百官共論議言。夫求財利何業最勝。
中有第一大臣言。世間求利莫先耕田者。種一萬倍。
復有一大臣言。世間求利莫先畜養眾生。放牧滋息其利最大。
復有一大臣言。世間求利莫先入海採取妙寶。若得摩尼寶珠者。便能稱意給足一切眾生。
善友太子言。唯此為快耳。即入宮中上白父王。子今欲入大海採取妙寶。
王聞此語譬如人噎。亦不得咽又不得吐。語太子言。國是汝有。庫藏珍寶隨意取用。何為方復自入大海。汝為吾子生長深宮。臥則幃帳食則恣口。今者遠涉塗路飢渴寒暑誰得知者。又復大海之中眾難非一。或有惡鬼毒龍。湍浪猛風洄波涌澓。水泡之山摩竭大魚。往者千萬達者一二。汝今云何欲入大海。吾不聽汝。
善友太子即便五體投地。四布手足而作是言。父母若不聽我入大海者。我當捨命於此終不起也。
爾時大王及諸夫人。見是事已目不暫捨。即前勸諫太子。汝可起飲食。
太子言。若不聽我入大海者終不飲食。
王與夫人愁憂苦惱。左右啼泣憂苦懊惱愁悶躃地。如是乃至一日不飲不食。二日三日至到六日。父母憂愁畏其不濟。七日即前嗚抱手足。善言誘喻可起飲食。此假食身。依因飲食而得存立。不飲食者汝命不濟。
太子言。父母若不聽許者。必沒於此終不起也。
爾時第一夫人便白王言。如子心意難可傾動不可違戾。何忍當見此子捨命於此。願大王垂慈聽入大海。故當萬有一冀。今不聽者必喪於此。
王不忍拒而便聽許。爾時善友太子。即起歡喜頭面禮父王足。左右夫人及諸婇女百千萬人互相問言。善友太子今者為死活耶。
答言。太子今者。已起歡喜飲食。
王問太子。汝慇懃欲入大海何所作為。
答言。大王。欲取摩尼大寶給足一切眾生所須。
爾時大王即遍宣令。誰欲入海若往還者。七世衣食珍寶無所乏少。吾當供給道路船乘所須。善友太子亦欲入海採取珍妙摩尼寶珠。
眾人聞之歡喜聚集具五百人。皆言大王。我等今者隨從太子。
爾時波羅奈國有一海師。前後數返入於大海。善知道路通塞之相。而年
爾時導師即舉聲大哭。大王。大海留難辛苦非一。往者千萬達者一二。大王今者。云何乃能令太子遠涉嶮道。
王報導師。為憐愍故隨從聽許。
導師言。不敢違逆。
爾時善友太子。莊嚴五百人行具載至大海邊。
爾時其弟惡友太子作是念言。善友太子父母而常偏心愛念。今入大海採取妙寶。若達還者父母當遺棄於我。
作是念已往白父母。今我亦欲隨從善友。入海採取妙寶。
父母聞已答言隨意。道路急難之時。兄弟相隨必相救護。
至大海已以七鐵鎖。鎖其船舫停住七日。至日初出時善友太子擊鼓唱令。汝等諸人誰欲入海。入者默然。若當戀著父母兄弟婦兒閻浮提樂者。從此還歸莫為我故。所以者何。大海之中留難非一。往者千萬達者一二。
如是唱令大眾默然。即斷一鎖舉著船上。日日唱令至第七日。即斷七鎖舉著船上望風舉帆。以太子慈心福德力故無諸留難。得至海洲至珍寶山。到寶所已。善友太子即便擊鼓宣令。諸人當知道路懸遠。汝等諸人速載珍寶極停七日。
復作是言。此寶甚重。閻浮提中亦無所直。莫大重載船舫沈沒不達所至。莫大輕取道路懸遠不補勞苦。裝束已訖與諸人別而作是言。汝等於是善安隱歸。吾方欲前進採摩尼寶珠。
爾時善友太子與盲導師即前進路行一七日水齊到膝。復更前行一七水齊到頸。前進一七浮而得渡即到海處。其地純以白銀為沙。
導師問言。此地何物。
太子答言。其地純是白銀沙。
導師言。四望應當有白銀山。汝見未耶。
太子言。東南方有一白銀山現。
導師言。此道在此山下。至彼山已。導師言。次應到金沙。
爾時導師疲乏悶絕躃地。語太子言。我身命者勢不得久必喪於此。太子於是東行一七當有金山。從山復更前進一七其地純是青蓮華。復前行一七其地純是紅赤蓮華。過是華已應有一七寶城。純以黃金而為却敵。白銀以為樓櫓。以赤珊瑚為其障板。車磲馬瑙雜廁間錯。真珠羅網而覆其上。七重塹壘純紺琉璃。大海龍王所止住處。其龍王耳中有一摩尼如意寶珠。汝往從乞若得此珠者。能滿閻浮提。雨眾七寶衣被飲食病瘦醫藥音樂倡伎。總要而言。一切眾生所須之物隨意能雨。是故名之如意寶珠。太子若得是珠者。必當滿汝本願。
爾時導師作是語已氣絕命終。
爾時善友太子即前抱持導師舉聲悲哭。一何薄命生失我所天。即以導師金沙覆上埋著地中。右遶七匝頂禮而去。前至金山。過金山已。見青蓮華遍布其地。其蓮華下有青毒蛇。此蛇有三種毒所謂。嚙毒。觸毒。氣噓毒。此諸毒蛇以身遶蓮華莖。張目喘息而視太子。
爾時善友太子即入慈心三昧。以三昧力即起進路踏蓮華葉而去。時諸毒蛇而不毀傷。以慈心力故逕至龍王所止住處。其城四邊有七重塹。其城塹中滿中毒龍。以身共相蟠結。舉頭交頸守護城門。
爾時太子到城門外見諸毒龍。即慈心念閻浮提一切眾生。今我此身若為此毒龍所害者。汝等一切眾生皆當失大利益。
爾時太子即舉右手告諸毒龍。汝等當知。我今為一切眾生欲見龍王。
爾時諸毒龍即開路令太子得過。乃至七重塹守城毒龍得至城門下。見二玉女紡頗梨縷。太子問曰。汝是何人。
答言。我是龍王守外門婢。問已前入到中門下。見四玉女紡白銀縷。太子復問。汝是龍王婦耶。
答言。非也。是龍王守中門婢耳。
太子問已前入到內門所。見八玉女紡黃金縷。太子問曰。汝是何人。
答言。我是龍王守內門婢耳。
太子語言。汝為我通大海龍王。閻浮提波羅奈王善友太子故來相見。今在門下。
時守門者。即白如是。王聞是語疑怪所以作是念言。自非福德純善之人。無由遠涉如是嶮路。
即請入宮王出奉迎。其龍王宮紺琉璃為地。牀座七寶。有種種光明耀動人目。即請令坐共相問訊。善友太子因為說法示教利喜。種種教化讚說施論戒論人天之論。
時大海龍王心大歡喜。遠屈塗涉欲須何物。
太子言。大王。閻浮提一切眾生。為衣財飲食故受無窮之苦。今欲從王乞左耳中如意摩尼寶珠。
龍王言。受我微供一七日當以奉給。
爾時善友太子受龍王請。過七日已得摩尼寶珠還閻浮提。時大海龍王使諸龍神飛空送之。得到此岸見弟惡友。問言。汝徒黨伴侶今何所在。
答言。善友。船舫沈沒一切死盡。唯弟一身牽持死尸。而得全濟一身。財賄一切已盡。
善友答言。天下大寶莫先己身。
弟言。不爾。人願富死不貧而生。何以故知然。弟曾至塚間聞諸死鬼作如是論。
善友太子其性真直以實語弟。汝雖失寶亦是閑耳。吾今已得龍王如意摩尼寶珠。
弟言。今在何處。
善友答言。今在髻中。
弟聞是語心生嫉妒。憂恚懊惱作是念言。父母而常偏心愛念。今復加得摩尼寶珠。我身今者父母惡賤甚於瓦礫。作是念已白善友言。快哉甚善得此寶珠。今此嶮路宜加守護。
爾時善友即解寶珠與弟惡友而誡敕言。汝若疲乏眠臥我當守護。我若眠臥汝應守護。
爾時惡友次應守寶珠。其兄眠臥即起求二乾竹刺。刺兄兩目奪珠而去。爾時善友即喚其弟惡友。此有賊刺我兩目持寶珠去。而惡友不應兄便懊惱。我弟惡友似為賊所殺。如是高唱聲動神祇經久不應。
爾時樹神即發聲言。汝弟惡友是汝惡賊。刺汝兩目持寶珠去。汝今喚惡友何為。
善友太子聞是語已。悵然飲氣憂恚苦惱。爾時惡友齎持寶珠歸還本國。與父母相見白言。父母。我身福德而得全濟。善友太子與諸徒伴。薄福德故沒水死盡。
父母聞是語已舉聲大哭悶絕躃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父母語惡友言。汝云何乃能持是面來。
惡友聞是語已心生懊惱。即以寶珠埋著土中。爾時善友太子。被刺兩目乾竹刺著無人為拔。徘徊宛轉靡知所趣。當時苦惱大患飢渴。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漸漸前行到利師跋王國。利師跋王有女。先許與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利師跋王有一牧人名。留承。為利師跋王放五百牛隨逐水草。爾時善友太子坐在道中。爾時牛群垂逼踐踏中有牛王。即以四足騎太子上。令諸牛群皆悉過盡。然後移足右旋宛轉反顧迴頭。吐舌舐太子兩目拔出竹刺。
爾時牧牛人尋後得見問言。汝是何人。
善友即自念言。我今不應自陳本末炳說上事。脫令我弟得大苦惱。答言。我是盲乞兒耳。
時放牛人。遍體觀望人相有異。語言。我家在近當供養汝。
時牧牛人即將善友還歸其家。與種種飲食。誡敕家中男女大小。汝等供侍此人如我不異。
如是經一月餘日。其家厭患而作是言。家計不豐。云何能常供是盲人。
善友聞是語已心意悵然。過是夜已至明日旦白主人言。我今欲去。
主人報言。有何不適而欲捨我去。
善友答言。客主之義勢不得久。善友言。汝若愛念我者。為我作一鳴箏。送我著多人民處大城聚落。
爾時主人即隨意供給。送到利師跋城多人眾處安隱還歸。善友善巧彈箏其音和雅悅可眾心。一切大眾皆共供給飲食乃至充足。利師跋道上五百乞兒皆得飽滿。
時國王有一果園其園茂盛常患鳥雀。時守園監語善友言。為我防護鳥雀。我當好相供給。
善友答言。我無兩目。云何能為汝驅馳鳥雀耶。
守園監言。我有方便。我以繩結諸樹頭安施銅鈴。汝坐樹下。聞鳥雀聲牽挽繩頭。
善友答言。如是我能將至樹下。安隱住已即捨而去。善友防護鳥雀兼復彈箏以自娛樂。時利師跋王女將諸侍從入園觀看。見此盲人即往其所問言。汝是何人。
答言。盲乞人耳。
王女見已心生愛念不能捨離。王復遣使往喚其女。女言。不去。為我送食。
共此盲人飲食訖竟白大王言。王今持我與此盲人甚適我願。
王言。汝鬼魅所著顛狂心亂。云何共是盲入共居。汝不知耶父母先以汝許與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善友今者入海未還。汝今云何為乞人作婦。
女言。雖爾乃至捨命終不捨離。王聞是語不能拒逆。即遣使者將盲人來閉著靜室。
爾時王女往盲人所語言。知不。我今欲共汝作夫婦。
善友報言。汝是誰家女欲為我婦。
答言。我是利師跋王女。
善友報言。汝是王女我是乞人。云何能相恭敬。
婦言。我當盡心供奉於汝不逆汝意。
如是經九十日。其婦小事出行不白其夫。良久乃還善友責數。汝私出外而不白我何處行還。
婦言。我不私行。
婿言。私與不私誰當知汝。
其婦懊惱啼淚滿目即自呪誓。我若私行。令汝兩目始終不差。若不爾者使汝一目平復如故。
作是願已。其夫一眼目睫曘動平復如故。睛光晃晃喻如流星。視瞻清徹得見其婦。
婦言。何如汝信我不。善友含笑。
婦言。汝不識恩養。我是大國王女汝是小人。而我盡心供事於汝而不體信。
婿言。汝識我不。
答言。我識汝。是乞人。
婿言。非也。我是波羅奈王善友太子。
婦言。汝大愚癡人云何乃發是言。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入海未還。汝今云何言是其人。此妄言耳吾不信也。
善友言。我從生來未曾妄語。
婦言。虛之與實誰當信之。
婿言。我若妄語欺誑汝者。使我一目永不得愈。若實語者。使我一目平復如故令汝得見。
作是念已即如所誓。睛光耀動如本不異。善友太子兩目平復。面首端正人相具足。妙色超絕世無有比。其婦見已心生歡喜。如蒙賢聖遍體瞻視目不暫捨。即入宮中白父王言。今我夫者即是善友太子。
王言。癡人顛狂鬼魅所著而作是言。善友太子入海未還。汝今云何名是乞人為太子也。
女言。不也。若不信者可一視之。
王即往看。見已便識是善友太子。即懷恐怖而作是言。波羅奈王若聞此事嫌我不少。
即前懺謝善友太子。我實不知。
太子言。無苦。為我餉致給與此牧牛人。
利師跋王即以金銀珍寶衣被飲食并與所放五百頭牛。其人歡喜稱善無量。善友太子而我未有幾許恩分。而能報我如是財賄。
時放牛人於大眾中高聲唱言。夫陰施陽報。布施之事果報弘廣。
爾時無量大眾心生歡喜。皆發施心賑濟一切求佛為本。虛空神天讚歎其人遂成其言。如是如是。
爾時善友太子未入大海在宮殿時養一白鴈。衣被飲食行住坐臥而常共俱。爾時夫人往到其所報其鴈言。太子在時常共汝俱。今入大海未還生死未分。而我不能得知定實。汝今云何不感念太子。
鴈聞是語悲鳴宛轉啼淚滿目報言。大王夫人。欲使求覓太子者不敢違命。
爾時夫人手自作書繫其鴈頸。其鴈音響問太子大海所在。身昇虛空飛翔宛轉而去。夫人見已心生恃賴。今者此鴈其必定得我子死活定實消息。
飛至大海經過周遍求覓不見。次第往到利師跋國。遙見善友太子在宮殿前。其鴈斂身擁翅往趣。到已悲鳴歡喜。太子即取母書。頭頂禮敬發封披讀。即知父母晝夜悲哭追念太子兩目失明。
爾時太子即作手書。具以上事向父母說。復以書繫其鴈頸。其鴈歡喜還波羅奈。父母得太子書歡喜踊躍稱善無量。具知太子為弟惡友之所危害。奪取寶珠苦惱無量。父母尋時杻械惡友手腳。枷鎖頸項閉著牢獄。遣使往告利師跋王。汝今云何擁遮太子令我憂苦。
利師跋王聞是語已心生恐怖。即嚴服太子送著界上。太子遣使往白利師跋王。善友從大海歸。爾時利師跋王作倡伎樂前後導從。掃灑燒香懸繒幡蓋。搥鍾鳴鼓遠迎太子。還至宮中以女娉之。遣送往詣波羅奈國。父母聞太子歸歡喜無量。乘大名象作倡伎樂。掃灑燒香懸繒幡蓋遠迎太子。國上人民男夫女婦。聞太子入于大海安隱還歸歡喜無量亦皆出迎。善友太子前為父母頭面禮足。王與夫人目瞑不見太子形容以手捫摸。汝是我子善友非耶。父母念汝憂苦如是。
太子問訊父母起居訖竟。舉手高聲報謝諸小國王及諸群臣國土人民一切大眾而作是言。苦屈大眾從是還歸。
善友太子白父王言。我弟惡友今在何處。
王言。汝不須問訊。如是惡人今在牢獄不可放也。
善友太子言。願放惡友得與相見。
如是言至三。王不忍拒便開獄門。爾時惡友手腳杻械頸項枷鎖往見善友。兄見如是。上白父母。為弟脫於枷鎖。
脫枷鎖已即前抱持。善言誘喻軟語問訊。汝極勞苦耶。汝持我寶珠今在何處。
如是至三而方報言。在彼土中。
善友太子還得寶珠。往父母前跪燒妙香即呪誓言。此寶珠是如意寶者。令我父母兩目明淨如故。
作是願已尋時平復。父母得見其子。歡喜踊躍慶幸無量。
爾時善友太子於月十五日朝。淨自澡浴著鮮淨衣燒妙寶香於高樓觀上。手捉香爐頭面頂禮摩尼寶珠立誓願言。我為閻浮提一切眾生故。忍太辛苦求是寶珠。爾時東方有大風起吹去雲霧。虛空之中皎然明淨。并閻浮提所有糞穢大小便利灰土草莽。涼風動已皆令清淨。以珠威德於閻浮提遍雨成熟自然粳米。香甘軟細色味具足。溝渠盈滿積至于膝。次雨名衣上服珠環釵釧。次雨金銀七寶眾妙伎樂。舉要言之。一切眾生所須樂具皆悉充足。
菩薩修大慈悲行檀波羅蜜。給足眾生一切樂具其事如是。
佛告阿難。爾時波羅奈大王者今現我父悅頭檀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耶夫人是。爾時惡友太子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善友太子者今我身是。
阿難。提婆達多過去世時。常懷惡心毀害於我。而我以忍辱力常念施恩因乃得濟。況今成佛。
佛說此法時。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復有無量百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無量百千眾生皆發聲聞辟支佛心。
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
佛言。此經名。佛報恩方便給足一切眾生。
眾會聞經歡喜作禮而去。
復次提婆達多雖復隨佛出家。嫉妒情深規望利養。雖復能多讀誦六萬香象經。而不能免阿鼻地獄罪。是人與阿闍世王共為親善。心相愛念信用其言。
時提婆達多報阿闍世王言。汝可作新王我亦欲作新佛。
阿闍世報言。此事不然。父王存在。
提婆達多言。汝應除之。我亦欲滅佛。然後新王新佛教化眾生不亦快乎。
時阿闍世即隨其言斷父王命。王波羅奈國。
提婆達多報阿闍世王言。我欲毀害如來。
阿闍世言。如來有大神力。豫知人之所念。汝今云何乃能加害。如來兼有諸大弟子。舍利弗大目揵連。欽婆羅阿那樓駄等。
提婆達多報阿闍世言。王今助我。
阿闍世言。何所作為。
答言。大王。當立制限。不聽施諸比丘衣被飲食。
阿闍世王遍宣令言。若有施諸比丘衣被飲食者。當斷汝手足。
是諸大弟子一切大眾共佛住耆闍崛山。次第乞食了不能得。一日乃至七日。舍利弗諸大弟子等皆以神力。而往諸方求衣乞食。
時提婆達多白阿闍世王言。佛諸大弟子等今皆不在如來單獨一身。王可遣信往請如來。若入宮城即當以酒飲五百大惡黑象極令奔醉。佛若受請來入城者。當放大醉象而踏殺之。
時阿闍世王遣使往請如來。佛與五百阿羅漢即受王請前入王舍城。爾時阿闍世王即放五百醉象奔逸唐突。樹木摧折牆壁崩倒。哮嚇大吼向於如來。時五百阿羅漢皆大恐怖。踊在空中徘徊佛上。爾時阿難圍遶如來恐怖不能得去。
爾時如來以慈悲力即舉右手。於五指頭出五師子開口哮吼。五百醉象恐怖躃地。爾時如來大眾圍遶前入王宮。時阿闍世王即出奉迎請佛令坐。佛即坐已。求哀懺悔白佛言。世尊。非是我過。提婆達多耳。
佛告大王。我亦知之。提婆達多常欲毀害非適今也。過去世時亦常欲毀害我。我以慈悲力乃能得濟。
爾時阿闍世王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毀害如來其事云何。
佛言。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不可計劫有大國王喜食鴈肉。使一獵師當網捕鴈。時有五百群鴈從北方來飛空南過。中有鴈王墮落網中。爾時獵師心大歡喜即出草菴欲取殺之。時有一鴈悲鳴吐血徘徊不去。
爾時獵師彎弓欲射。不避弓矢目不暫捨。即鼓兩翅來投鴈王。五百群鴈徘徊虛空亦復不去。爾時獵師見此一鴈悲鳴吐血顧戀如是。
爾時獵師作是念言。鳥獸尚能共相戀慕。不惜身命其事如是。我今當以何心而殺是鴈王。
尋時開網放使令去。爾時一鴈悲鳴歡喜鼓翅隨逐。五百群鴈前後圍遶飛空而去。爾時獵師即白大王。網得一鴈王。應送王廚供辦飲食。而見一鴈悲鳴吐血不避弓矢徘徊不去。時念此鴈尋放鴈王。五百隨從前後圍遶飛空而去。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心意慘然尋發慈心。鳥獸共相愛念。護惜他命其事如是。
爾時大王即斷鴈肉誓不復捕。大王當知。爾時王者今大王身是。爾時獵師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一鴈悲鳴吐血者今阿難是。爾時五百群鴈者今五百阿羅漢是。爾時鴈王者今我身是。
爾時阿難心生顧戀如本不異。爾時五百阿羅漢飛騰虛空亦如本不異。爾時提婆達多常欲毀害於我。我以慈悲力故因乃得濟。說是法時無量百千人或得初果乃至四果。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聲聞辟支佛心。
復次提婆達多惡心不息而作是念。我今應當長養十指爪甲極令長利。於爪甲下塗以毒藥往如來所。頭面接足禮時。我當以十指甲抓足趺上。毒藥入體其必喪命。
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往如來所。頭面作禮以手接足。爾時毒藥變成甘露。於如來身竟無所為。
復次提婆達多既不果願復作是念。如來今者坐耆闍崛山下。我今應當上山頭頂上排山上石下斷其命根。
作是念已上山排石傷佛足指。我慈悲心怨親同等。
復次提婆達多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爾時有佛出興于世號曰。應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有一坐禪比丘獨住林中。爾時比丘嘗患蟣虱。即便共虱而作約言。我若坐禪汝宜默然隱身寂住。其虱如法於後一時。有一土蚤來至虱邊問言。汝云何身體肌肉肥盛。
虱言。我所依主人常修禪定。教我飲食時節。我如法飲食故。所以身體鮮肥。
蚤言。我亦欲修習其法。
虱言。能爾隨意。
爾時比丘尋便坐禪。爾時土蚤聞血肉香即便食噉。
爾時比丘心生苦惱。即便脫衣以火燒之。佛言。爾時坐禪比丘者今迦葉佛是。爾時土蚤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虱者今我身是。提婆達多為利養故毀害於我。乃至今日成佛亦為利養出佛身血生入地獄。
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
爾時如來即遣阿難往到地獄問訊提婆達多。苦可忍不。
爾時阿難受如來教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傍言。為我喚提婆達多。
牛頭阿傍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
阿難言。我喚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
爾時牛頭阿傍即語提婆達多。阿難在外欲得相見。
提婆達多即言。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念於我耶。
阿難言。如來遣我問訊苦痛可堪忍不。
提婆達多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禪樂。
佛言。菩薩摩訶薩修大方便引接眾生。其受生死無量大苦不以為患。若有人言。提婆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
如來爾時即為大眾顯發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時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虛空神天雨眾天華遍覆大眾。作天伎樂放大光明。讚言善哉。如來所說法未曾有也。
一切大眾聞佛說法。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