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佛說五仙人經第十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與諸菩薩俱。
佛告諸會者。乃往久遠無數劫時有五仙人。處於山藪四人為主一人給侍。供養奉事未曾失意。採果汲水進以時節。一日遠行採果水漿。懈廢眠寐不以時還。日以過中四人失食。懷恨飢恚謂其侍者。卿給使令何得如是。如卿所行可為凶呪不宜族姓。
侍者聞之憂慼難言。退在樹下近水邊坐。偏翹一腳思惟自責。執勞積久今違四仙時食之供。既失道教不順四等遂感而死。其足常著七寶之屐翹足而坐。著屐墮水而沒一隻。命過之後即生外道為凶呪子。年十餘歲與其同輩戲于路側。時有梵志過見戲童人數猥多。遍觀察之見凶呪子。特有貴相應為王者。顏貌殊異於人中上。
梵志命曰。爾有王相不宜懊惱遊於眾內。
童子答曰。吾凶呪子何有王相。
梵志又曰。如吾經典儀容形體。與讖書符合爾則應之。深思吾語誠諦無欺。斯國之王當用某日某時薨殞。必禪爾位。
童子答曰。唯勿廣之協令靜密。設如仁言當重念恩不敢自憍。
梵志言畢尋逃遁走出之他國。後日未幾王薨絕嗣。娉求賢士以為國胄。群臣議曰。國之無主如人之無首。宜速發遣使者。勤求有德以時立之。
使者四布。遙見斯童有異人之姿。輒尋遣人還啟群臣。唯嚴王制威儀法駕幸來奉迎。群臣百寮莫不踊躍。如使者所白。嚴駕奉迎香湯洗沐。五時朝服寶冠劍帶。如先王之法前後導衛。不違國典即位處殿。南面稱制境土安寧民庶踊悅。
於時梵志仰瞻天文下察地理。知已嗣立。即詣宮門求覲。門監啟曰。外有梵志欲求覲尊。
王詔見之。梵志進入占謝呪願又白王曰。如我所瞻今果前誓。寧審諦乎。
王曰。誠哉道人神妙。蒙恩獲祚。
王曰。道人。豈欲半國分藏珍寶乎。婦女美人車馬侍使恣所欲得。
梵志答曰。一無所欲唯求二願。一曰。飲食進止衣服臥起。與王一等相須勿有前後。二曰。參議國事。所決同意莫自專也。
王曰。善哉思嗣二願。此豈不易乎。王修治國常以正法不枉萬民。
梵志受恩。因自憍恣輕蔑重臣。群臣忿怨俱進諫曰。王尊位高。宜與國臣耆舊參議偏信乞士。遂令悠慢陵侮群職。鄰國聞之將為所嗤以致寇難。
王曰。吾少與之久有本誓安可廢耶。
臣諫不止。若王食饌但勿須之則必改也。王遂可之。伺梵志出不復須還則先之食。
梵志恚曰。本要云何今先獨食。
王曰。雖吾先食卿出未歸。豫別案饌卿自來晚。
梵志罵曰。咄凶呪子。不顧義理而違本誓。群臣聞之臨臣毀君。咸奏欲殺。王詔群臣以何罪罪之。各各進曰。或云甑蒸之。或云煮之。或云枝解。或云臼擣。或云五瓦截耳割舌挑目殺之。
王無所聽。吾奉道法慈心愍哀眾生之類。不害蠕動況危人命。但給資糧驅令出國。
群臣奉詔即給衣糧逐使出境。獨涉遠路觸冒寒暑。疲極憔悴無所似類而到他國。詣異梵志家舊與親親又而問曰。卿何從來。何所綜習。業何經典。能悉念乎。
答曰。吾從遠來飢寒見逼。忘所誦習。
梵志心念。此人所誦今已廢忘。無所能化當令田作。
輒給奴子及犁牛耕。見梵志耕種苦役奴子。酷令平地走使東西。奴子無聊欲自投水往到河側。則得一隻七寶之屐心自念言。欲與大家。大家無恩。欲與父母必賣噉食。梵志困我役使無賴。吾當奉承以屐上之可獲寬恣。則齎屐還用上梵志。
梵志欣豫心自念言。此七寶屐其價難訾。吾違王意以屐奉上僣咎可解。
尋還王國以屐上王。深自陳悔前之罪舋願得原赦。
王曰。善哉。王即納之幔裏別座坐之。
會諸群臣則詔之曰。卿等寧見前所逐梵志不耶。
答曰。不見。
設使見者當如之何。
答曰。當斷其手足。截其耳鼻。斷頭斬腰。五毒治之。
王曰。設使見者能識之乎。
臣曰。不審。王出寶屐以示群臣。命梵志出與臣相見。致此異寶當共原之。
群臣啟曰。此梵志罪如山如海不可赦也。獻屐一隻何所施補。若獲一緉罪可除也。王即可之重逐梵志令更求一隻。
梵志懊惱。吾本呼嗟而轉加劇。還故主人。主人問曰。卿至何所而所從來。
梵志匿之不敢對說。云偶行還。則付犁牛奴子使令耕種如前。於時梵志問奴子曰。汝前寶屐本何從得。
奴子俱行示得屐處。至于水側遍恣求之不知隻處。奴子捨去梵志心念。此之寶屐必從上流來。下行求之不得。即逆流上行見大蓮華。順流迴波魚口銜之。其華甚大有千餘葉。
梵志心念。雖不得屐以此華上之。儻可解過得復前寵。便復執華。則見四仙人坐於樹下。前為作禮問訊起居聖體萬福。
仙人曰。然卿所從來。
答曰。吾失王意雖獻一屐。不足解過故逆流來求之未獲。
仙人告曰。卿為學人當知進退。彼國王者是吾等子。存待愛敬同食坐起參宜。云何一旦罵之凶呪乎。卿之罪重當相誅害。今不相問指示樹下。則王先身為侍者時。供給仙時坐翹一腳憾結而終。寶屐墮水一隻著腳便自取去。
梵志取屐稽首謝過。還到本國續以上之。王即歡喜群臣意解復其寵位。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吾身是。四仙人者拘留秦佛。拘那含文尼佛。迦葉佛。彌勒佛是也。其梵志者調達是也。
佛說爾時莫不歡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