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佛說那賴經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有族姓子棄家捐妻子。捨諸眷屬行作沙門。其婦端正殊好。見夫捨家作沙門便復行嫁。
族姓子聞之心即生念。與婦相娛樂時。夫婦之禮戲笑放逸。心常想此不去須臾。念婦在前面類形貌。坐起舉動愁憂憒惱。不復慕樂淨修梵行。便歸其家。
諸比丘聞便往啟佛。世尊應時遣人呼比丘來。輒即受教比丘至。皆為佛作禮却坐一面。佛即為比丘蠲色欲念除癡愛失。為說塵勞之穢。樂少憂多多壞少成無有節限。唯有佛及諸弟子明智之人分別是耳。愛慾罪生不可稱限。超越色慾休息眾想閑居講諦。
時族姓子尋時證明賢聖之法。時諸比丘得未曾有各共議言。且當觀此。於是族姓子棄家牢獄鋃鐺杻械。想著妻子而自繫縛不樂梵行。於時世尊開示如來章句。諸通慧句。有目章句化人賢聖。
時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觀察是族姓子。棄捐家居信為沙門。還念妻子形類舉動家事。世尊為說愛慾之瑕。法律之德。生死之難。無為之安。使至聖證無著之界。自非如來至真等正覺孰能爾乎。
佛告諸比丘。此比丘者不但今世心常在慾。迷惑情色不能自制。志縛在慾無能制者獨佛勸化。除其所惑愛慾之著耳。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一國王名。方跡。中宮婇女不可稱數。顏貌端正色像難及。與他人爭。與婬蕩女離于慈哀。或與婢使。或與童子而或鬪諍。各各鬪諍不肯共和。適鬪諍已便出宮去。王方跡聞之恚。諸臣吏求諸婇女不知所趣。愁憂不樂涕泣悲哀。念諸婦女戲笑娛樂。夫婦之義本現前時。諸作伎樂思念舉動坐起之法。反益用愁不能自解。
於時有一仙人興五神通。神足飛行威神無極名曰。那賴(晉曰無樂)。見方跡王為愛慾惑不能自解。為興慈哀。欲為蠲除愛欲之患。飛在空中而現神足。忽然來下住王殿上。時王即見尋起迎逆。讓之在牀則便就坐問於王曰。大王何故意在愛慾。勞思多念思想情色不能自諫。
頓首實然。宮中婇女共爭尊卑上下之敘。不能相和各馳捨去。是以憂慼不能自解。
於是仙人為說愛慾之難。離慾之德。世人求欲不知厭足。假使一人得一切欲。無厭無足。以偈頌曰。
 一切世間欲 非一人不厭 所有有危害 云何自喪己
 一切諸眾流 悉皆歸于海 不以為滿足 所愛不厭爾
 假使得為梵 致尊豪難及 所欲復超彼 不以為厭足
 假使閻浮提 樹木諸草葉 燒之不以厭 欲不足如是
 設八輩男子 端正顏貌姝 一切加以欲 威力端正好
 設為言增惡 毀欲於丈夫 不以輕為輕 未厭為用厭
 大王當知此 設習愛欲事 恩愛轉增長 譬如飲鹹水
 於時彼仙人 為王方跡講 為說辛苦偈 令意得開解
於時仙人為方跡王。以是法教而開化。時王即開解。無所慕樂出家為道修四梵行。斷除愛欲具足眾行。壽終之後生于梵天。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方跡王者。則此比丘是。那賴仙人者則我身是。
爾時相遭今亦相遇。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