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薄伽梵為諸眾生宣說觀心妙法門已。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言。大善男子。我為眾生已說心地。亦復當說發菩提心大陀羅尼。令諸有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速圓妙果。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彼菩提心說何名發。善哉世尊。願為解說斷諸疑網令趣菩提。
佛告文殊師利。善男子。諸心法中起眾邪見。為欲除斷六十二見種種見故。心心所法我說為空。如是諸見無依止故。
譬如叢林蒙密茂盛。師子白象虎狼惡獸潛住其中。毒發害人迥絕行跡。時有智者以火燒林。因林空故諸大惡獸無復遺餘。心空見滅亦復如是。
又善男子。以何因緣立空義邪。為滅煩惱從妄心生而說是空。
善男子。若執空理為究竟者。空性亦空。執空作病亦應除遣。何以故。
若執空義為究竟者。諸法皆空無因無果。路伽邪陀有何差別。
善男子。如阿伽陀藥能療諸病。若有病者服之必差。其病既愈藥隨病除。無病服藥藥還成病。
善男子。本設空藥為除有病。執有成病執空亦然。誰有智者服藥取病。
善男子。若起有見勝起空見。空治有病無藥治空。善男子。以是因緣。服於空藥除邪見已。自覺悟心能發菩提。此覺悟心即菩提心。無有二相。
善男子。自覺悟心有四種義。云何為四謂。
諸凡夫有二種心。諸佛菩薩有二種心。善男子。凡夫二心其相云何。
一者。眼識乃至意識。同緣自境名自悟心。
二者。離於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緣境名自悟心。善男子。如是二心能發菩提。
善男子。賢聖二心其相云何。
一者。觀真實理智。二者。觀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種名自悟心。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心無形相亦無住處。凡夫行者最初發心。依何等處觀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觀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於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轉者。在阿蘭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結前如來金剛縛印。冥目觀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
是滿月輪五十由旬無垢明淨。內外澄澈最極清涼。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能令眾生身心清淨。大菩提心堅固不退。結此手印持念觀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薩最初發心清淨真言。
唵。菩地。室多。牟致波。陀邪。弭。
此陀羅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復退轉。去來現在一切菩薩。在於因地初發心時。悉皆專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圓正覺。
善男子。時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動搖。繫心月輪成熟觀察是名。菩薩觀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觀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惡及一闡提。如是等罪盡皆消滅。即獲五種三摩地門。云何為五。
一者。剎那三昧。二者。微塵三昧。三者。白縷三昧。四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
云何名為。剎那三昧。謂暫想念滿月而住。
譬如獼猴身有所繫。遠不得去。近不得停。唯困飢渴須臾住止。凡夫觀心亦復如是。暫得三昧名為。剎那。
云何名為。微塵三昧。謂於三昧少分相應。
譬如有人常自食苦未曾食甜。於一時中得一塵蜜到於舌根。增勝歡喜倍生踊躍更求多蜜。如是行者。經於長劫食眾苦味。而今得與甘甜三昧少分相應。名為微塵。
云何名為。白縷三昧。謂凡夫人自無始時。盡未來際今得此定。
譬如染皂多黑色中見一白縷。如是行者。於多生死黑闇夜中。而今方得白淨三昧。名之為縷。
云何名為。起伏三昧。所謂行者觀心未熟。或善成立未善成立。如是三昧猶稱低昂名為。起伏。
云何名為。安住三昧。修前四定心得安住。善能守護不染諸塵。如人夏中遠涉沙磧備受炎毒。其心渴乏殆無所堪。忽得雪山甘美之水天酥陀等。頓除熱惱身意泰然。是故三昧名為。安住。入此定已遠離惑障。發生無上菩提之芽。速登菩薩功德十地。
爾時會中無量人天。聞此甚深諸菩薩母不可思議大陀羅尼已。九萬八千諸菩薩等證歡喜地。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