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處大如海無智難測。靜住真實無瀑流行。是處有我全無悲導。損壞布施亂起言說。無實寂靜增上修因。荷負有力運轉無盡。癡迷災禍無真實因。獲勝妙報種種相貌。處無止息何能運載。是處最上清淨無比。菩薩上妙最勝支分造作無盡。隨順壇法清淨供養。秘密之呪更無過上。有情息苦三業清淨。修無相行遠離學處。彼實無我寂然清淨。有增上智。思惟了知其心無諍。力無實用福不能修。飢渴所縛顛倒自性。是處我見彼實遠離。殊勝福德有因生起。體性因緣災患不生。彼此無力我見增長。煩惱既盡流轉自離。根本斷故末障隨除。瀑流之行不復更生。是處廣大發起言說。獲得殊勝淨妙色相。災禍遷變了不可得。遠離虛幻真實觀察。是處了知生喜受因。彼造壇法清涼可愛。相狀真實王者生善。損壞無已流轉運載。彼實隨順安樂無慢。色相光潤如是難有。可愛之法守護無損。星辰纏度照臨無難。業道流轉災禍可止。清淨修崇隨順聖語。瀑流之行無因嚴飾。見聞之義煩惱如海。暗鈍諍訟喧雜難止。如是運載長遠無盡。造作應器布施貧乏。舍宇寂靜有情無毒。是處清淨善妙究竟。智慧了知解脫無縛。彼有隨順修十善行。惠施珍寶處所施設。因力無盡彼相應法。心所自性發生隨逐。是處光明發生根本。青色圓滿遠近之相。自界他界狀貌發生圓滿色相。彼天光淨依教法修。遠離倒法順因果相。依止善友圓滿修行。如是獲得無流轉義。菩薩布施莊嚴尊者護國本生義邊十有其四。
持戒修行精進無減。不捨晝夜清淨無倒。所謂隨順聽聞菩薩教誨。云何時分相行。
大乘根本修行制度。寂靜無變離畏無怖。不憚炎涼心無退屈。乃至頭目隨腦終無愛戀。誠實自有無遷變行。了知顛倒修行義利。隨順處所安樂因地相應真實。處所清淨造業誠實。如是彼處了知邊際。此暗鈍法隨根煩惱。纏縛有情如毒藥行。
又修行勝利。是大有情修行之相。云何進趣隨順勝義能令染息。無布施行暗鈍法是流轉因。離驚畏義無慢等相。生清淨義最上邊際。發生語言棄背流轉。是處有情修行布施行。福德相貌隨心發生。如子依母生天之相。是處寂靜果報殊妙。清淨可愛酬過去因。相貌如是造作希求。發起和合齊等支分。實行根本修布施行。熾然隨順修因之相。布施生起最上清淨。能施有力增上邊際。遠離染倒繫縛之性。和合造作淨妙義利。熾然止息瀑流之行。是處菩薩力用誠實。圓滿能作如是殊勝。相狀明白令眾愛樂。行施自在善住無倒。悲導種族求之無盡。寂靜修作殊勝義利。
又修暗鈍行求顛倒法。煩惱茂盛處所非一。和合遷變損壞善法。運載癡迷暗昧如是。又遠離煩惱無楚毒行。善住誠實有學功能。障礙不生染法自止。
云何慈母養育之恩。遠離驚畏獲清涼地。令行十善悲愍施用齊等無偏。盡世長時愛語忘倦。如理思惟無染倒行。王者如天雨澤隨時。有求必應是處無倒。供養修設有德之眾。清淨如法奉施天龍。隨順有力如蜜和合。相貌支分寂靜如空意解如此。根本語言如此詮詔。顛倒止息香氣遠聞。諍訟止寂損壞染相。邊際如是修勝義相。普覆如雲。根本力用出生自性果報相貌。種族增上遠離飢渴。語言解脫寂然遠離。
又香氣遠聞千變萬狀。又普蓋滿空無有邊際。受報力用充滿真實。數數癡迷損減不生。行祕藏因生運載義。顛倒瀑流暗鈍纏縛。無明解相遷變成染。是處菩薩有彼增上過去勝因。相貌自在有力淨妙。誠實圓就平等之法。如是無怖求清淨處。教誨制度倒染皆盡。次第纏縛災禍盡止。最上生起甚深勝義。如來圓證自在無倒。眾寶莊嚴熾然光顯。殊勝最上聽聞難事。怨家天帝明妃天后損減言說彼時具足。廣大隨順癡迷根本。
又無寂靜。遠離障染放逸廣大。相貌如空相應世間。發起倒染造作處所。其心昏昧無因修建。有情德行清淨無諍。如是繫縛有彼散亂。彼三性心間雜而有。修善離倒無彼障染。有彼如是戒德修行之士。我因增上遠離諍染真實我法。讚頌持戒尸羅圓滿。菩薩布施莊嚴鬘飾。尊者護國本生義邊次第十五。
圓滿真實演說相應無量力用。煩惱如火一合相貌。所謂聽聞菩薩教誨真實善友無諍之法相應如是。顛倒暗夜染諍增長。遠離煩惱障礙染縛無義相貌支分喧雜。又平等。如父愛樂育子。其心攝藏功德之義。三時無縛。彼布施力最上修作。無諍訟法有情想念。譬如慈父恩育為義。彼欲界天具貪瞋癡。一切煩惱發生之處障勝定法。
又如是真實勝義無盡。增上平等能盡染倒。此求彼縛有遠離因。止息遷變法本如如。安樂寂靜法無流轉。心無苦患安樂自在。世尊上妙語言舌相如蓮。善正解脫漏盡圓滿。善淨三業祕密甚深。無暗鈍障癡迷染因。清淨止息善妙相狀。壽命無倒如是具足。無縛有情遠離邪染。有平等施有力寂靜。體性無減熾然修作。相貌支分不造煩惱。意地清淨安樂平等。一合相貌其心熾然。
云何暗鈍無布施心。種族卑下調伏諍訟。果報非無安住無動。煩惱如火破壞善根惡因難止。
又有運載因無支分義。平等圓滿和合無倒。有力布施聲不外聞。
又作煩惱行修我慢因。隨順障染發生暗鈍。是處有力無修難事。勝義圓滿染倒盡止。圓滿義相布施生因。行菩薩行運載修作。如是大有情眾無有我見。發生勝義隨順聖法增上殊勝。性無修染煩惱顛倒。了知不作瀑流之性。全界煩惱廣大麤重時無間斷。此言誠實圓滿自性。彼大有情發生善行。根本無盡災禍遷變。無顛倒因寂靜止息。增上義邊因無繫縛。智慧如火燒煩惱薪。教授聖語寂靜無倒。身體支分上妙色相。
彼云何施。發無到心無相無縛。修殊勝因靜住如海。發起根本希欲真實。運布施想隨順因相。彼天真實圓滿自性。淨妙因圓光鮮如火。真實有力修離染行。菩薩修布施行尊者護國本生之行次第十六。
無修染障發起聞持了知暗鈍除顛倒行遠離無義。所謂隨順師長發生聽聞。菩薩之行云何相狀。於此發生廣大悲願了知圓滿安住行施。無顛倒想無天魔難。有造作行無亂想因。安慰眾類除毒害因。名無垢稱。悲力自在世間無等。祕藏相應世間遠離。善根無盡倒染不生甚深難得。有情生因聞持具足。自在止息修殊勝義。是處聽聞。世間有情心無破壞貪欲之相。大覺埀慈運心普施安樂之行善友之相。教授依止煩惱不生。三者無諍了知利益。增上支分遷變飢渴。諍訟十惡一切皆盡。障難不生。
又修暗鈍染世間無實十不善法無離飢渴。發起倒因無勝義利。慈母見子憂愁不捨。智慧了知真實界性煩惱自止。如彼王者治於世間。廣大有力止息飢荒。修崇廣大圓滿無倒。我慢不生了知梵行。暗鈍不生增上有力圓滿自在又有處所。朋友真實有智有力。具足清淨上妙作用。意修無染了知壞相。發生智慧斷染修行。趣於果法依聖言說。一切眾生養育之相非無其因。有作器用狀如其蓋。養育相貌廕覆為義。
云何相狀。造作和合求無諍訟。是處有王無時不治。修作殊勝語言善教。災禍顛倒如此盡止成就養育孤獨之眾。
又造彼染因。本無施行破壞世間。有情自致無寂靜語。勝義行邊智識真實。一合相貌有情無慢。世間苦受必有其因無祕密行。無如王旨時分流轉。有彼福因德行滿足。無修染諍成就世間福業之處。談說諍訟凡夫難止。勝義調伏無染清淨。眼根圓淨福德廣大。
云何無倒。有情寂靜止息言說。王者體大聽聞正理。圓滿發生離邪僻行。
云何正解脫義。善趣有學又煩惱無盡。生本有種造作發生圓滿顛倒。一合我慢自性根本。有情煩惱熾然相應。記念憶持本來無妄。滅又復生遷變無盡。過去之因遇緣而起。方圓任器智慧了知。寂然無禍其心自作。大乘最上智不可得。纏縛行相如來永棄。體性廣大遷變不窮。清淨妙因寂然無對解脫本心了無影像。智出有無言詮何及。清淨甚深法性難得。無倒離畏出過邊際。災禍處所止息不生。我慢纏縛自性非有。如空之智求不可得。自性顛倒作業不生。相貌最上力用根本。施設名色威容可畏。祕密自性一合可得。諍訟遷變教誨不生處所損減。煩惱纏縛蓋想念無已。暗鈍邊際妙慧止息種族力用相狀無倒。運載功能嚴峻制度族類之眾修遷變行。唯如來性最尊最上名色根本相狀淨妙寂靜影像。因力如是自性圓滿。有力修作智慧真實。因緣和合離縛為上。根本心生制度之法遠離為道。布施之力盡多種物求和合行。彼彼修行過去煩惱離天趣行。遠離我慢勝因方得。根本三諍相縛我生。正解脫義遠離圓滿。染縛寂靜行施真實。修調伏義作業清淨。具足聞持慢不可得。慧解明利勝因可修。寂靜無等明了無減。智慧施設和合無動。進止成就屈伸無替。意解詳審圓滿修慧。貪愛如海唯智能離。祕藏之義本不可生亦不可壞。安樂為義無輪轉義如是界性無有傾動。根本相貌施設難得。勝義德行寂然無有。煩惱自體如來永斷。暗鈍苦惱地獄可受。餓鬼之報恐怖難出。無我無倒力用可止。聲聞動轉大乘無動。解脫無生見戒何往。布施熾然希求無有。如世慈父調伏無盡。戒性持犯止息染因。慧解無相煩惱不生。如如德行寂靜止息。四果聲聞勝義真實。是處有王行檀那行。如大瀑流修崇滿足。雖有布施無希報應。施無相行根本無倒。飲食滿足廣大行檀無生憍恣。國界生靈忻然有慶。教令制度普霑有洽。此布施行淨妙修崇。普濟群生無非大施。國界之內聚落處所其數五千。宣令普遍皆令師範彼彼修作。此國豐饒修崇鮮麗世無與等。善言告諭是處有王。國務從本善治邊方。存亡去就凡須筵會。事當法古無令諍訟。務在真實寂然造作相狀窮極。時彼支分聞法教令。王者有言告當三說。彼王有智力用殊勝無當卒暴。彼像附天殊勝修作。聞持具足不生憍慢圓滿無倒。如是世尊於過去世。無去無來色相圓滿。菩薩行布施行莊嚴其處護國尊者本生義邊次第十七。
尸羅寂靜盡顛倒行。戒法清涼能除染縛。所謂隨順聽聞。菩提薩埵種族寂然。相貌和合無有遷變。淨妙之處平等之眾真實寂靜。梵行之眾清淨學處。善友之眾智慧增上。自在修作本來自性。清淨真實相盡無餘。隨順世間智慧有情。相貌清嚴增上無比。人中慧解明白可愛。彼岸清涼縛染皆盡。智慧善淨運用無邊。煩惱瀑流如來已除。如是世間暗鈍難出。自無有智全求有力。了解倒法知見有在。德行最上無我慢縛。煩惱生起有智能壞。出家修行是大有情。愛樂處所隨順苦受。違背正法快樂有情。修布施行意地安樂。平等增上修布施行。勝過布施百千沙門及婆羅門所施功德。如阿羅漢智慧圓滿功德無異。過去聚落真實隨順。王者所居遷變無動。上妙吉祥隨時無變。色界禪定近分根本。清淨聽聞因相寂靜。名色之體五蘊遷變。形相淨妙自在有力。如阿羅漢最勝變現。出家功德依法而行。清淨妙智慢法不生。彼染相盡聞持經典。變化相貌名色遷移。發生智慧出離纏縛。淨妙行施道德無等。善靜聽聞清涼如月喧諍遠離。是處無倒善意發生。如慈父想恩德無比。圓滿善靜如春生育。慈父愛子無時捨離。造作處所語言無倒。善能調伏顛倒相貌寂靜如空邊際無盡。稱讚功德如山無動。清淨力能不可名狀。智慧吉祥生靈國界。處所奇妙暗鈍難居。勝慧力能聖賢可止。上妙修崇安固無動。卒暴纏蓋應須遠離。女人本末憂煎可畏。有情何可還生愛戀。嚴峻制度無因於彼。希求永斷增上自止。彼求勝義荷負生靈。聽聞義利清淨真實。如母之意善教子法是無變動。世間有情調伏如此。作業圓滿安樂自在增上真實。
云何復得安樂邊際。熾然忻喜作吉祥事。是處菩提薩埵根本希求安樂之行。有微妙智出染纏縛。教授學資真實祕密。如是知見教誡安樂。有情如是荷負益濟。無相言說生安樂想。無彼災禍施修布施業。行十善因調伏所在。勝慧吉祥如母護念。此名安樂如性真實。彼增上因果報勝妙。求增上慢祕密能止。聖性之法根本如是。聞持之義法不可得。有情自性凡聖亦同。無彼無此我慢真實。本因非有施設具足。嬉弄顛倒遷變如是。彼布施因快樂之本。清淨妙慧出世良因。運載之法動靜進止。安樂無難趣求有法。寂然自在有道之法。成就本因希求無諍。如是之法有情離過。躬慕聖賢增上供養。圓滿真實快樂安靜。修崇勝法速得成就。根本寂靜勝義自性。淨意不生真實難任。此法自性寂然安樂體離有無平等妙慧。無倒修作安樂靜妙。體性清淨嚴峻於此。解脫正慧護助有情。苦惱不生纏蓋皆盡。根本勝義希求無倒。三種縛染舉動不生。慈母快樂云何捨離。聽聞動息進止求安。煩惱毒染暗鈍纏蓋。無力安樂我慢增上。處所清淨法性凝然。慢等因緣求不可得。卒暴苦惱暗鈍纏縛。善淨相應止寂遠離。制度湛然豁若太虛。我慢癡等增上可畏。安樂相貌寂然移轉。飢渴所逼如此日有。苦惱纏縛運載無已。了煩惱性方獲安樂。悟無心理行如如行。彼岸清淨聖人可往。分折義理須憑智力。寂靜安樂棲心教道。貪欲諍訟煩惱根本。彼此纏縛無慧發生。慈父力能在處勸諭。瀑流之緣慢意方起。持律學人是大有情。善心相應戒行清淨。斷盡煩惱唯阿羅漢。棄背不生纏蓋相貌。自性遠離行相如此。根本功能制度如上。菩薩施行莊嚴護國尊者本生之義次第十八。
快樂一類有智之眾。根本冤對遷變遠離。所謂隨順聽聞菩薩根本時分調伏寂靜。德行廣大靜住有力。息除煩惱增上智慧。彼彼災禍真實暗鈍顛倒希求。色相諍訟憎惡損德。隨順卒暴無調伏行。具足聽聞增上布施。善趣等持寂靜之行。煩惱不生自在有力。勝義增上飲食圓滿。教誡師邊希求制度。明解止持能了作犯。善妙秘密清淨因行。實作業時增上三業。根本因行修崇已畢。遠離鬼趣憂苦之患。具足聞持教授言說。染意暗鈍瀑流。煩惱有情俱時增上止息淨妙如此。彼彼離縛根本影像。和合遠離顛倒增上。染因邊際色等如是。希求一切獲得清淨。婆羅門法無性祕藏。猶如慈母意能含育。求彼自在圓滿獲得。增上化生快樂相貌。上妙遷變神彩壯冠。知識自在有智有力。出諍訟境登彼岸地。屈伸處中平等安住。寂靜律儀妙止禪定。復有無上希有功德。安住無相湛然清淨。如是義利實相可得。快樂無縛世間最上。破壞之義實不可有。纏蓋顛倒是處遠離。淨意相應究竟平等。飢渴遠離因聽聞得。四果羅漢三界染盡。憂愁之義寂然無有。如是和合苦惱安在。此勝義體安靜無縛。憂愁苦惱了無所得。根本時分實因自性。染慢皆盡覺體自得。是處聽聞根本寂靜。隨順無盡安樂境界。此時染倒無處施為常一清淨。所謂此時得獲祕密出離纏蓋。菩薩教誨一處不壞隨順有力。生於子想作妙善義。是處憍逸增上根本。無有淨妙正解脫義。了解本因修有學行。其心安住荷負力能。布施希求如彼先聖。此七種聖實本學地。聽聞善友智解滿足。貪無因起住聖人位。此真聖眾修如如行。住十地位除分別染。求正解脫說大乘法。熾然有力安固無動。清淨運載令心歡喜。力能布施五蘊不傾。染惡相貌無因生起。彼靜住依煩惱永斷。增上我慢損減顛倒。根本勝義無相止息。清淨禪定湛然安樂。菩提薩埵息染之法。希求義利調伏有力。色界諸天自在無欲。行十善道遠離瞋恚。求智慧行色相圓滿。顛倒放逸災禍之患。最上寂靜大乘勝義。根本妙智了真如性。清淨之眾行布施行。圓滿自在修聖者行。彼教誡法廣大真實。寂靜變化色相圓滿。福德和合聲相微妙。智慧明白無時暗昧。彼彼真實正解脫因。如一作業制度嚴峻。福德真實處所自在。性好修施無倒成滿。智慧禪定愛語修設。如是不壞體性安住。最上邊際息染諍法。如是暗鈍本性癡迷。戒法清涼調伏為義。本性非實遮防之用。禪那無倒遷變有力。冤家天帝真實過患。彼彼增上圓滿息除。禪定自在飢渴無有。我慢不生處所清淨。盡彼煩惱德行真實。圓滿力用自性根本。隨順善法寂靜遠離。無色之眾淨妙無減。上妙生起。是處修設嚴麗寂靜。煩惱相狀顛倒止息。根本淨妙彼因具足變狀如華。應器無染真實色相。教誨之因調伏為義。具足聲相邊際和合。暗鈍顛倒彼彼諍訟。菩薩導化煩惱止息。顛倒之處冤家明妃天帝眾類。如是縛縛根本不行。展轉苦惱希求止息。快樂自在微妙清淨。是處菩薩最上趣向。如是福德猶如蓮華。圓滿可愛無倒修行種族遠離如是。支分纏縛自性智慧希求思惟邊際真實如是。定心圓滿本性如是。
如彼縛力性用廣大。勝義力用盡漏邊際。善根發生遠離彼倒。如理寂靜無有損減。實因義利相狀鮮潔。熾盛崇修增上供養。如是聚落處處增修彼彼變易。勝義行邊和合無諍。施無顛倒覺悟無諍。如是處中遠離二邊。善哉自性和合如是。
彼布施邊諸天愛樂。長夜精進圓滿勝義。有情智慧因世尊生如是色相增上圓滿。運無諍施廣大清淨。如來色相真實最上。菩薩施行莊嚴尊者護國本生義邊十一。
實丈夫相和合無變。所謂隨順聽聞菩薩之行。發起隨順自所得法寂靜無變。廣大梵行圓滿修作。彼處復修無生善業。聽聞甚深增上妙行。了知教誨修崇之事。聽聞成就根本自性。住於過去增上寂靜。調伏有情擔負重任。德行真實發語誠諦。使令增上瞋恚有情其心不生。
又有是處無勝義法作瞋恚生。如是有學戒德之人。遷變苦受無有止息。了知輪回自性邊際。布施恭奉無欲希果。寂靜安樂圓滿依止。名相自在止息遷變智慧為上。是處有學出離煩惱。如是法師真實出生自在之因。無顛倒義誠實語言。無相之意圓滿息惡。無有邊際顛倒法盡。是時彼煩惱障寂然靜止。遠離言說真實語言。
云何遠離童女苦邊。染不傾動有學遠離。
云何染本。貪欲勢力盛不可止。增上遷變求染障盡勝義無倒。室女苦受繫縛如是。行寂靜因了知無諍。最上布施了知無縛。寂然修作離倒言說。
梵天之眾增上議論圓滿見性。相應智慧無處不了。有學遠離。
得戒和尚力能損壞彼顛倒因亦能造論。發生教授阿闍梨證戒師等軌範。圓滿實因乃至如彼。無倒言論彼諍增上。善淨止息能斷染縛。如是空性方便了知出離纏縛性淨。
云何了達業用。智慧了知無遷變法名。出世間。
一切塔廟梵天。福因了知如是。此真實因增上界性。獲天之報無瞋相應。自處清淨希求如是。此言聽受廕覆如蓋。求修習行依仗師友教誨。如是依賢善人無卒暴因修勝義行。誠實如是了知難得。菩薩靜住是處具足。菩薩麤重無顛倒行無縛染意。離獨覺行出暗純慢。云何如空相縛。
廣大如雲凡夫難出。甚深之法殊勝難得。發生想念思惟不及。菩薩誠言示教方入。有大梵眾我生其中。遠離人趣彼無災禍。有此誠因施設相貌。無求顛倒行十善行。無憂苦縛處無有染。自體鮮潔獲清淨報。是處菩薩語言教授戒清涼義。靜住無倒豁虛行相。承師示論空寂之相。
云何有情獲得師授十善業因。遠離有空斷常四邊。云何無因遠離。
有世間因名。顛倒業。有情無知不了倒本。造作我慢眼無窺視。顛倒瀑流增長流轉。變動增修發生我見。無勝義意空修我倒。煩惱諍訟暗鈍修作。善見彼染自靜如是。自身清淨種族無慢。薩埵無變貪受增長。無修作慧罪業自處。布施不修無因如是。了菩薩行善淨之意。為軌範師發言教授。無求修意我慢性增。無如是義無別德行。無求根本言諭不可。自為增上遷變在我。修顛倒想瞋恚無止。圓滿無實了知彼幻。發生善根遠離邪法。是處有軌範師盡彼顛倒了解言說。善哉善男子。大婆羅門增上色相。希求寂靜圓滿之行。
云何修作善靜法道。無相可修聽聞了知。清淨義邊圓滿進修。善男子自無煩惱。如是寂靜殊勝義利。安樂聽聞止息可修。彼天自在實大丈夫和合相貌。無別力用寂然所獲。如是因相聖力圓滿。遠離小乘聲聞因行。世間相貌語言增上。菩薩布施莊嚴尊者護國往梵天生本生義邊十二。
彼若纏縛煩惱真實修出世道自在有力。所謂隨順聽聞真實勝義。智慧了知世間義利。遠離根本我慢。菩薩施無難法救災禍眾。由能了知王之法律煩惱流轉。修祕密行我慢止息。世間慈父是大丈夫恩育其子。自性齊等了知遷變。隨順教乘功德之法無流轉道。莊嚴了解世間因行。教法所詮真實一身。是破壞法喻遷變行。是處無智不了飢渴難解因果。制度寂靜如是修習。色相無縛無顛倒性。無十不善崇三寶行無貪愛處。智慧了知過去實事。最上德行無不見了。寂善修作彼修施行如是名眼。是處遠離增上無智。真實三寶彼不能知。如是處所誠實暗昧。不知染因根本如此。是處梵世了解三相。
云何無善。煩惱現行不能止息。是處遠離彼顛倒行。我自施設梵眾語言。自修賢善梵行圓滿。彼清淨處靜住聽聞。梵天王眾圓滿修作。是處彼有梵眾修布施行。處處愛樂自性清淨。求報身行善淨無動。寂靜圓滿最上最勝增長上上。如來性義無怨親想。有力自在修靜住行。梵眾圓滿目視如此。至求可獲廣大色相。慧解修作無因染意。施設相狀欲染皆盡如阿羅漢。
云何有情離倒災禍。
彼意寂靜無因色相。發起施行依法義利。流轉不生聽聞聖教。意樂勝因國王依止。安樂了解別別自性。此因十善依止。
慈母和合成就體性。增上住無渴乏意。無施惠無力發生。依仗慈母獲得安樂。王有調伏廣大知見。四方止息如母愛樂諍訟皆止。和合發生彼吉祥事。暗縛我慢顛倒不生如阿羅漢。種族增上無貪瞋癡三種本惑。月色明白無雲遮閉寂靜可愛。如此聽聞義利真實。王之相狀姿容可愛上妙色相。彼無義利得識不生。舍宅女人儀容無對。淨勝無染希欲遠離。是處行施心地真實。摩竭陀王自來此舍。勢力最勝清淨無染。離暗慢怖能壞貪欲。獲如來藏祕密言說平等之心。了三世事流轉邊際。依止如地華色鮮潔香氣圓滿。隨順色相嚴峻制度。所謂大乘大般涅槃。種種圓滿福德具足。聞持經典熾然了解。是處制度無顛倒想。
云何無因無別智慧發生義利十善之法。云何因相真實寂靜無慢色相。淨妙福德善淨和合。雜穢止息具足力用。
清淨十善修四念住。是處無智顛倒熾盛。無十善業住飢渴邊。種種楚毒是處和合。國王離欲淨妙行施自在修行。隨順煩惱貪愛繫縛暗鈍之法。比丘根本最上應器殊勝所用。根本我見處三際邊。障報身行造不善業。災禍根本無聖賢行。天女自在遠離人趣。此無修習真實之行。無修十善是名無智。誠實處所演說正法。令心歡喜智慧轉生。意識淨妙隨順世間。如是誠實意識自在。自性發生無盡之義。成就無倒祕密之行。彼善妙法具足聞持。根本言說天人上妙。修彼岸行聖所修作。荷負重任如是進修長遠因行遠離驚畏。說微妙法聽聞修作。根本勝行實因行施。淨妙增修長遠無替。披奉言說不起癡迷。盡煩惱障名。聖人行。
上妙最勝布施行邊。清淨之因無染造作。彼根本事心無希欲。影像無實如心所現。勝義誠實名。清淨行。
瀑流長遠怖畏難修。相貌顛倒處所寒澀。鈍弱愚昧自無增修。崇靜住邊持戒律行。止瞋恚聲心本無相。王者自在真實施為治正之法。五蘊力用根本修作。彼之相貌性界善惡。如如根本煩惱纏縛。處處依止飢渴之心。諍訟盡止無力生起。是處支分彼無修行。最上之法怖畏難行。障礙煩惱彼無邊際。有清淨行斷貪欲根。難以發生顛倒相貌。力用難遏無智可伏。有清淨施無希欲心。運用廣大諸天所重。具足自在染倒不生。性自仁賢發生有情。如是清淨義利誠實。
云何彼心意樂如天和合相貌。彼增上義求出離因獲無學果。是處有王國界廣大。自有調伏治國之法。人民仰望想念無已。語言自在誠實。
云何明解了知無染惡義相應之意。
熾然修作障盡無縛。有煩惱因成世間事染惡之業。彼運載行依智慧生。因果非無增上言說。慈母自天出言可法。布施實因依法而行。和合自性無別諍因依如是作。
云何實事無倒修行天無損減。淨妙行施諍因止息。了知意趣如阿羅漢。隨順因行自在之處。教授義利眾聖可依。如雲覆廕離貪欲行。諸天共修愚癡可畏。聖言如是靜慮無倒。勝因真實依止如地。如修施行無思其報。在處施為義利無盡。施設病難聖人亦有。慈母教示所在濟益。求暗鈍邊造作止息。如是無倒云何意無倒因。無見罪相愚昧皆止。無邊寂靜具足眼目。相應自在。
云何誠實。愛樂聽聞殊勝難得。解脫圓滿如雲普覆。最上言說有情癡暗猶如愛子。破壞之法無能運載。愛樂遷變。
云何遠離。貪著欲染如是為毒。四眾遠離愛樂施因。相貌難施了知無諍。諍訟之眾諸天遠離。王之言說如雲普覆。利劍不施有力止寂。無性縛法相盡止息。無因所致彼岸之事運動之眾。煩惱我見修行之因影像難得。了知義利一切無實。彼修施人如是無諍。王之言論云何無我。是處暗慢。了知無實依染慧生布施相貌。若有我見無淨妙性。最上彼岸語言之法。運用趣求障染止息。了知諸天安樂淨妙。邪見有情真實纏縛前路飢渴。體性離倒力用修因。世間難得廣大福德。布施自在求無上果。王之教授貪欲止息。求布施因勝利無盡。無我修因遷變義利無煩惱行。如是有情諍訟皆止。
世間造作因煩惱縛。有情世間依法修行。果報無盡了知寂靜。發生善根力用無倒。有情無怖離暗鈍法。生義利行遠煩惱障住靜妙因。
云何遠離。不造苦因無實暗昧成就安樂。發生隨順勝義之因。安住慈悲利行之義。此聖言說如是設食。自在義利成辦之法。遷變修作力用誠實。諍因遠離了知無倒。在處布施如慈母行。養育真實有情之義如王教示。是處行施無煩惱障。有情獲得運載之心。了知眾等安樂之行。修施之法如是真實。最上勝義了解無說。發起聖賢息染自性。生起施心廣大修作。根本三縛明慧止息。養育生靈殊勝義利。彼無諍因慈母教誨。
云何無性。聖賢共仰具足四果。世間真實了知段食。思惟長養舌相清淨。能得上味因布施力。盡彼顛倒寂靜生善。和合力用能修勝義。我慢不增誠實無相。教誨了知處所寂靜。煩惱障盡此利生眾。無有盡染自在無垢。無希欲心了祕密行。制度嚴峻奇特義利。是處增上智解施為淨妙可愛。王者之意。止絕言說慧解了知。福德有情力用如天隨順無貪。真實安樂義利如此。有情愛欲王者自制。德行無倒正解脫義。有清淨行求斷染法。寶出大海事從理生。染縛苦倒路險難出。起無漏道斷此染法。自性無染相應真實想念皆止。菩薩布施莊嚴鬘飾尊者護國本生之事次第十三。
寂靜之法力用真實。勤修無倒希果報行隨順教法。所謂隨順聽聞菩薩教誨。廣大有情圓滿福業。誠實有力。菩薩眾類稟授聖法。導化有情實無疲倦。智慧圓滿。學者奔湊獲如是義。安靜坦然。是處有情明白無滯。年衰有識勝義力用。圓滿行施攝藏行相。濟生有力造作相貌圓滿成實。布施修因如海無減。念念增長寂然無止。不起怖畏具足無諍。雨露所霑枯壑有潤。彼岸實因如空廣大。具足淨妙災禍不生。我慢之因顛倒諍染唯善止息。彼發起修布施行無倒施設。清淨舍宇虛曠廣大。淨妙支分有情居之。成就三業修因自在崇義利行。是處布施心能荷負。欲樂淨妙成滿無諍。大薩埵行勝妙可愛。彼之教誨了知壞性。無十善法聽聞義利。修無失念因力自求。無非造作運載廣大。發善根本無生言論。根本求施時無暗鈍。身體遷變究竟難往。業行相應自然成辦。
云何彼因修正解脫聽聞成滿。相貌支分有情生起。大因難行增上調伏。自體發生具足界性。是處無我無顛倒意。壞性廣大身體止息。無因為譬。瀑流之因彼無變動。一切如是成就自性。無時作業求諍變異。力用生起無因染力。種族變動損壞相貌。猶生子緣四相遷之。彼彼支分實物甚多。果報修善力用相貌。誠居學地其心如海。是處怖畏出生造作。增上邊際平等無彼。修無毒害具足聞持。隨順眾等普均誠實。
云何染諍。修顛倒行災禍真實。時意明利圓滿息惡。真實如海諍盡無怖。平等教誨發起勝義。造作相貌荷負真實。彼相應力不動如海。相狀分明如天光潔。修此學處聖力譬況。非無其實無倒之處。所在行施非無和合。自在善妙遠驚畏事。損壞瀑流布施無邊。離怖畏相和合自在。身體安住無遷變義。不生卒暴擔負力用。無相修作遠毒施為。彼有災患毒不可近。止寂遠離修生天行。眾人可重是處無變。運載行人離繫縛心。清淨相狀圓滿無諍。寂然進修安樂之行。五蘊之性處不可得。勝義誠實如海難測。無因無本無前無後。比譬如海善淨無貪。菩薩之行教化群生。有無止息湛然如海。虛空相貌無其中外。煩惱障大難可出離。彼無顛倒自性無毒。布施無邊真實自在。任運修作增上無盡。縛力暗鈍如毒藥行。大施難行損減彌廣。智慧真實自在無方。熾然修作運載三乘。如此可求意解無染。無彼慢行種族十善。清淨崇修圓滿如海。如來祕藏含容真性。彼大丈夫無談色相。正等聞持無彼我相。為人師範無時捨離。無過去相發生相貌。湛然如海無談倒色。無作繫縛。如此自在色相和合。了知無染遠離諍訟。支分無有損壞之處。彼無言論。人非人等我自捨離。彼時無有善無倒染。運用無二魔障自盡。如海難測染污不生。無此無彼自相無縛。因無邊際求諍止息。無力為譬。根本勢盡顛倒無有。是處煩惱善妙無因。造作息諍相貌無有。成就遷變如海無邊。自求果報無祕密行。有大相狀染縛可畏。遠修善行煩惱如是。究竟言說智慧了知。久遠時分盡無相貌處所虛曠。悔過離倒支體寂靜諍縛遠離。無時止息染縛為本。
云何縛因無能運載。有情和合修善無因。清淨之法出生種族。處所真實彼我不增。如海出金隨順所在。出生遷變種種莊嚴。如火熾盛相貌增輝。如海廣大世間無比善妙言說。災禍如火難測如海。時無彼縛力用廣大。如此真實恩教如母。何等運載不滯瀑流。自在相貌無修染諍。長行十善布施有情。誠實修作智慧如海。養育情類愛樂不捨。勝義圓滿善止諍訟。力用增長相狀無有。制度力用善妙如此。有段食用其心無狀。清淨言說有情義利。無染因力盡圓滿行。無時暫捨。寂靜無相作用如海。有善淨因煩惱永斷。彼縛無性損壞諍訟。增上施為無邊如海。智慧了知無貪支分。達解究竟廣大如海。菩薩修行能離染因。自在生起行相。無縛造作修因發生。
云何布施殊勝果報無盡。是處真實彼彼方所名色相貌無傾動故。如來祕藏真實無生。發起無倒成滿勝因。愛樂無相破壞世間。有情修彼求無諍義正解脫義。楚毒瀑流慢意止息如慈母行。自起纏縛病難災禍。修如如行顛倒無有。清淨妙用難測如海。自建壇法設無相理。具足希求作無我行。殊勝妙用寂靜如是。根本無相寂靜無我。煩惱如薪智慧如火。有情聽聞修三種行。有力寂靜攝持果利。煩惱實因無非意造。平等隨順遠離世間。勝義寂靜運轉修因。聽授有力止息行處。如是瞋忿根隨煩惱展轉難止。希求災禍不起止息。損減淨法棄背慈母。是處有我造黑暗業。有情難教。如無倒行發生無苦。不壞流轉求無飢渴。聽聞勝義彼難可得。修正解脫了解言說。清淨無倒成真實行。真實虛偽移轉自性。難得之義修崇寂靜了不可得。學位其心精勤求果。清淨止息靜住無怖。如是修作求止倒染。誠實語言煩惱遠離。善淨究竟無倒真實悲心具足。真如祕藏不可破壞。德行隨順。有情於是獲得。靜住相應無倒處清淨地。染諍全止令心自在。此因不壞愚癡止息。圓滿力用盡彼顛倒。了知言說和合相貌。
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福增。年過百歲齒衰力屈。家中大小無不生厭。聞說出家心生歡喜。功德無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於須彌深於巨海廣於虛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諸佛未有不因捨家出家成佛者也。
是時長者來詣佛所欲求出家。值佛遊化即便往至舍利弗所。見其熟老不為攝受。如是遍至五百羅漢悉不肯度。
時彼長者即出寺外發聲大哭。於是世尊從後而至。種種誨喻令其心悅。即語目連。收其出家與受其戒。
乃為新學小比丘輩。常生調戲之所嬈亂。便自溺水欲喪身命。目連觀見即以神力接置岸上因問其故。具如上說。此人愚鈍瞋恚若斯。不以三塗報應之怖而攝化之無由得道。
時彼目連欲乘空行乃令專意執袈裟角。漸次遊歷到大海邊。見有新斃端正婦人。便有一蟲從其口出而從鼻入。復從眼出從耳而入。目連見已捨之而去。
弟子白言。此是何人。
師曰。此是舍衛城中大商之婦。自恃顏貌不修福業。承夫寵念損害一切。偕行至此沒水而終。海不納屍漂出在岸。猶愛故身作此蟲耳。後入地獄受諸苦報。
漸次前行見一女人。自泥大鑊水滿火然。脫衣入中皮肉各離。吹骨在外尋復成形。自取其肉而噉食之。
福增白師。此是何人。
師曰。舍衛城中有優婆塞。崇重三寶請僧供養。常造美膳遣婢送之。每至屏處選好先食。大家察問汝無竊食。
婢言。比丘食訖有殘與我。我得食之。若我先食願於後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緣先受華報果在地獄。
次復前行見一骨山。其量高廣七百由旬。障其日光使海陰黑。是時目連登此山上。有大肋骨往來經行。
福增白師。此何骨山。
汝欲知者。即是汝之故身骨也。
福增聞已身毛恐聳。惶怖流汗白和尚言。聞我今者心未摧裂。願時為說本末因緣。
目連告曰。生死輪轉無有邊際。善惡業報影響無差。昔過去世此閻浮提有一聚落民物富盛。時有長者名曰。法增。宗族已來篤信三寶。好行仁惠不傷生命。居人推之以為令長。數十年間民物安泰。咸賴其德如己之父。
時彼令長或因閑暇習其博奕。惡友得便而親輔之。授彼邪說廢其政事。未久境內強惡恣橫。按訟交舉刑罰不中。忽偶一時吏呈款實。適值令長博奕不勝。無暇顧覽盡令處死。
來日乃問諸軍吏曰。罪人何所。
答。以戮竟。令長聞已悶絕躃地水洒乃穌。垂淚而言。親愛珍寶悉皆住此。唯我一人獨入地獄。而我今者率易殺人。當知即是旃陀羅類。
作是念已尋便命終。生大海中作摩竭魚。其身長大七百由旬。
佛言。目連。若諸官屬自恃威勢。枉剋民物殺戮無數。命終多墮摩竭大魚。為諸小蟲匝食其軀。身痒指山蟲血污海。流將百里水皆紅赤。彼魚一眠經于百歲。睡起吸水如注大河。
爾時適有眾商採寶值魚張口。船趣如飛將入魚腹。賈人悲號一時同聲稱南無佛。魚聞佛名閉口水止。由佛慈護眾商得活。
時摩竭魚忍渴而死。有諸夜叉羅剎水神。競拽魚身出置海岸。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將其弟子福增比丘。遊行畢已還至佛所。頭面作禮歡喜無量。深悟生死無常苦空。盡諸有結得羅漢果。
佛告阿難。我今於此大眾之所略說造塔所得功德。汝當諦聽善思念之。假使以四天下滿中所有草木叢林皆為人身。彼一一人發心修行。隨其所證或有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及緣覺果。時有長者以淨施心長時供給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盡其形壽令無所乏。至滅度後一一復為起立塔廟。繒蓋幢旛廣大嚴飾香華燈塗種種供養。阿難。是人所得福報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阿難。此大長者雖獲其福猶有限量。不如有人於佛滅後。以敬慕心求一舍利。至極微細如芥子許造塔供養。其量正等一菴摩果。塔心之木堅直如鍼。上施露盤猶如棗葉。中安佛像量同麴麥。或香或燈隨分供養。阿難。以彼長者所作福行。類修佛塔不可為比。以要言之。若以造塔所有勝報分為百分不及其一。千萬億分亦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阿難。當知如來於塵沙劫積習熏修五分法身出生功德。所謂戒分定分慧分解脫分解脫知見分。四無量心六波羅蜜。自利利他難行苦行。不可思議神通願力。世出世間無能勝者。所以者何。由佛成就無量無邊真實慧故。
阿難。一切如來在昔因地。知眾生界自性清淨。為彼客塵煩惱所覆。然彼畢竟染污不及。是故如來出興於世。為諸眾生說微妙法。除諸垢濁令得解脫。
昔者如來出現於世乃為父王及諸大眾演說觀佛三昧法門。如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作黃金色無量光明。是時會中五百釋種。觀佛身相猶若灰人羸婆羅門。見已號哭自拔頭髮。舉身投地口鼻吐血。如來見之乃安慰曰。汝勿號哭吾為汝說。過去有佛名。毘婆尸。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長者名曰。月德。有五百子聰明多智。世間經籍無不該練。其父長者信奉三寶。常與諸子說佛法義。諸子邪見覩無信心。後時諸子同遇重病。父到子前泣淚合掌語諸子言。汝等邪見不信佛法。今為無常利刀割切。汝命須臾憑何依怙。今有如來名。毘婆尸。汝可志心稱念名號。
諸子聞已即依所教。稱南無佛稱法及僧。稱已命終。由念佛故即得生於四天王天。天中壽盡。由彼邪見昔因緣故還墮地獄。獄卒羅剎以熱鐵叉刺其眼目。受是苦惱憶父所教。稱南無佛。以是得免從地獄出。得生人中貧窮下賤。
後有式棄如來出世亦得值遇。但得聞名不覩佛形。以至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攝波佛。如是六佛次第出世。但得聞名皆不覩見。以由得聞六佛名故。今得與我同生釋種。我之身色如閻浮金。汝見灰色羸婆羅門。皆因往昔輕毀於佛。深著邪見招斯重障。汝今可稱過去佛名。亦稱我名彌勒佛名汝父名等。稱已作禮及向大眾大德僧前。五體投地發露懺悔邪見之罪。
諸人受教懺悔畢已。宿殃消散三業清淨。見佛身相作黃金色。巍巍堂堂如須彌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光明歡喜踊躍得證初果。求佛出家漸次證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佛告諸比丘。我滅度後若稱我名及諸佛名。所獲福報無量無邊。
阿難。汝觀如來在路行時。能使大地高處令下下處令高。高下諸處悉能平正。佛履涉已地相如本。一切林木傾側向佛。樹神現身曲躬禮敬。佛經遊已林木依舊。一切丘陵坑坎堆阜。穢惡不淨瓦礫荊棘。皆悉屏去掃洒清潔。眾華布地異香芬馥。
又復如來足躡長陌。無情土木尚皆傾奉。何況有情而常不敬。何以故。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於諸有情不生憍慢。謙下承迎令生忻悅。以是善業得成佛已。情非情等於佛行時皆悉傾側低頭禮敬。
我昔曾以廣大資產。淨心奉施十方眾僧。以是緣故我今成佛。所至之處廣博嚴淨。
又我往昔於諸聖賢同梵行者。於道路中平治洒掃。房舍資具泥飾周備。於一切時樂求佛道。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所至之處自然清淨。
又彌盧山高廣八萬四千由旬。入大海中其量亦等。及鐵圍山高十二萬八千由旬。堅若金剛不可破壞。至於如來般涅槃時。無不傾側向佛作禮。若欲迴避不傾側者無有是處。
又佛如來心淨離染。所行之處足無所污蟲蟻不損。佛不著履有三種因。
一令行人心生少欲。二現足下千輻輪相。三令見者心生歡喜。
又佛行時其足去地離於四寸有三種因。
一者愍地有蟲蟻故。二者護地有生草故。三者顯現佛神足故。
汝等比丘。當如佛語依教修行得盡苦際。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精舍有一比丘身患惡瘡。形體周遍膿血交流。眾所惡見人不親近。移置疏弊低小房下。世尊知已即以神力蔽諸大眾令無知者。如來獨往病比丘所。善言慰喻須水洗之。
時帝釋天主與諸天子。在善法堂評議政事。佛以威神加被令知。即以無量百千眷屬。作天妓樂前後圍繞。從空而下來詣佛所。問訊慰勞頭面禮足手持眾寶所成澡缾貯滿香水。奉迎世尊佇立一面。
爾時如來即舒百福相莊嚴臂。於五指端放大光明。遠召諸天皆悉雲集。及於頂門復放淨光照病比丘。蒙光觸身所苦即愈。瘡潰膿血悉得清淨。合掌歸命求哀發露。願佛慈愍滅我重罪。
時天帝釋以前寶缾長跪奉獻。世尊受已右手注水灌比丘頂。復以左手按摩其身。時病比丘所染沈瘵。隨如來手即得平復。得平復已歡喜無量。志心稱念南無釋迦牟尼。南無大慈悲父。南無最勝醫王。令我今日身病得瘥。唯願如來以本願力哀憐攝受。施與法藥袪我心病。所有重障消滅無餘。
爾時佛告彼比丘曰。我今為報汝昔深恩。復為開演苦集滅道四聖諦法。示相勸修作證圓滿。即時獲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時天帝釋及諸大眾。聞是說已皆墮疑網。今者如來枉勞神德。洗病比丘瘡潰膿血。復言。我今為報汝昔深恩。願為時會分別解說。
佛言。天主。乃往古昔無量世時有一聚落名曰。增廣。地唯沃壤民多富樂。其中所止皆上種姓。尊一耆年為斷事者。未久有一老優婆塞。忽為惡人橫相謀害。將付囚執眾念無辜。詣斷事前明察釋放。當其危難即得免脫。是故我今作如是說。天帝當知。昔斷事者豈異人乎。病比丘也。彼優婆塞臨難獲免。今此會中我身是也。是故菩薩經無量世。而於小恩常思大報。乃至成佛未曾廢忘。
時天帝釋聞佛說已心大歡喜。諸來大眾作天妓樂。各還所止禮佛而退。
爾時世尊與諸弟子大比丘眾。遊化依止王舍大城。是時如來從座而起。步躡虛空現希有事。足下顯出千輻輪相。一一輻間復出八萬四千眾寶蓮華。一一華出八萬四千微妙鬚葉次第莊嚴。遍覆十方無量世界。是諸華上各有無量微妙數佛。足下皆現千輻輪文。
是時會中淨飯父王見是事已心大歡喜。五體投地向佛作禮。即時證得阿那含果。時諸大眾覩佛神變咸共合掌白言。世尊。我等今者所見十方無數諸佛。諦觀察已不能了知。何者真佛。何者化佛。
時彼如來以大悲心愍念眾會即語之曰。諸佛如來入空寂處解脫三昧隨意自在。真化之相召自汝心。所以若何。佛心本來湛然空寂。復依解脫光明王定。由此定力化無邊身。無邊身者是薩婆若。薩婆若者名無著定。無著定者如來所行。或現乞食。或復經行。以是二法饒益眾生。
又佛在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得見佛步千輻輪相。深心作禮供養稱讚。能滅千劫極重惡業。若佛滅後四部弟子住於正受。想佛行步恭敬供養。亦能銷滅千劫之罪。設不想念或覩佛跡及行像者。隨分供養生隨喜心。所獲福報不可窮盡。
佛告阿難。我自往昔曠大劫來。以淨信心恭敬一切。見彼所修殊勝妙行。常生稱讚使令增益。乃至微細一毫之福。未嘗起心而嫉他善。是故我今獲斯勝報。
復次阿難。我滅度後若諸弟子欲造佛像。當令身相具足圓滿。現攝身光化佛圍繞。及繪足下千輻輪文。使未來世一切眾生。覩是相已獲得廣大吉祥如意。積集重障消滅無餘。汝等比丘當勤思惟如理而作。
佛說是已還復本座。時淨飯王即從座起白言。世尊。今佛出世有何利事。能令眾生得安隱樂。
是時如來即語父王。舍衛城中須達長者有一老母名。毘低羅。勤謹家業常所信用。出納取與一切委之。忽於一日長者請佛及諸比丘就舍供養。有病比丘多所求索。老母慳惜而生瞋恚。意不欲與而作是言。我大長者受沙門術。彼諸乞士多求無厭。何道之有。
復發惡言。何時當得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見剃髮染衣之人。
如是惡聲一人聞已展轉傳之遍舍衛城。是時王后末利夫人。聞是毀呰深生歎訝。云何須達仁惠周普。如好蓮華人所樂見。返為毒蛇之所守護。作是說已乃敕長者。遣汝婦來吾欲與語。
婦到命坐即謂之曰。汝家老婢常以惡言毀謗三寶。乃至名字願不欲聞。何不擯斥不亦快哉。
時長者婦白夫人言。佛日出世破除癡暗。多所潤益一切眾生。央掘摩羅大惡之人。殺害千人取指為鬘。佛能調伏令發道心。此一老婢何足勞慮。
夫人聞說心大歡喜。我當請佛及比丘眾。嚴飾宮中明日供養。汝遣婢來斯可驗矣。
是時長者即以寶缾盛滿諸珍摩尼珠等。使婢齎獻助興供養。末利夫人遙見婢來。此邪見人當蒙佛化。若見此人從佛化者。我必獲得廣大法利。
爾時如來從正門入。難陀在左阿難居右。羅睺羅等從佛之後。老母見佛心驚毛聳。即時欲退從狗竇出。老母以扇而自掩面。佛在其前令扇如鏡。迴顧東視東方有佛。乃至遍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悉有佛。以手覆面於十指間皆有化佛。老母合目開眼還見。滿十方界皆是化佛。
現此相時舍衛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羅女。五十異見婆羅門女。并餘種類五百女人。先著邪宗不信佛法。見於如來為彼老母足步虛空現無數身。心大歡喜裂邪見網。頭面頂禮佛世尊足。
爾時世尊以梵音聲謂諸女言。汝今可稱我之名字。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由稱我名觀我身相。即得解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老母暫得見佛。疾走還舍白大家言。我於今日遇斯惡對。沙門瞿曇在王宮門。多眾之前現諸妖術。身如金山目踰青蓮。有百億光不可具狀。沙門善幻世間無比。大家少年不可喜見。
作是說已入木籠中。多以牛皮而覆其上。於黑暗處潛避而臥。時佛世尊欲旋精舍。末利夫人前白佛言。暫屈慈光攝化老母。
佛言。彼人罪根深重於我無緣。與羅睺羅曩為善友。今日如來乘空而行。為其滅除多劫重障。乃還祇園召羅睺羅。汝詣須達優婆塞舍度彼老母。諸大弟子千二百人。咸生隨喜願同往詣。
爾時尊者羅睺羅承佛威神入如意定。禮佛畢已右遶七匝。即自變身作轉輪王。一千比丘化為千子。七寶四兵皆悉具足。時金輪寶乘蓮華臺。詣須達家空中而住。時彼守宅夜叉靈祇高聲唱言。聖王出世擯諸惡人宣揚善法。
老母聞已心大歡喜。聖王出現餘無所求。有如意珠願今獲得。是時聖王乘大寶輦。椎鐘擊鼓至長者家。老母聞已從木籠出。頭面作禮讚其功德。今遇聖王善法攝化。必當不為沙門所惑。
王則即乃遣主寶藏臣往彼女所語言。姐妹。汝有宿福應王者瑞。今欲尊奉為玉女寶。
老母答言。我身卑賤猶如糞穢。蒙王暫問喜慶無限。何當堪任為玉女寶。
爾時聖王告須達言。卿家老女眾相具足。吾今欲以充玉女寶。
長者對曰。唯命是從。
老婢聞之喜不自已。王以珠寶令其照面。端正如願唯增愧幸。即作是念。諸沙門輩自云有道。矜馳言論一無效驗。聖王出世利物宏廣。令我衰容為玉女寶。
五體投地虔伸禮謝。時主藏臣宣王教令。修十善法調伏其心。
是時尊者乃復本身。老女開悟見諸大眾悲泣而言。佛法清淨不捨眾生。如我弊惡猶尚見度。悔過自責懺滌前咎求受五戒。時彼尊者為說三歸及五戒法。老女領解心安泰然。未舉頭頃證須陀洹果。
地神涌出告須達言。善哉長者。裂邪見網。如來出世正為此耳。
時羅睺羅將此老母詣祇陀林。到已見佛歡喜作禮懺悔發露。願依佛教而得出家。佛敕往詣憍曇彌所。精進修習未嘗懈廢。如好白氎易為染色。應時證得阿羅漢道。
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國中有一商主與五百人欲汎巨舶入於大海採諸珍寶。時彼商主發淨信心。欲飯佛僧祈福保祐。前諸佛所致誠勤請。如來知已默然許之。於其住處明旦設食。盡其甘美虔伸供養。食畢敷座。佛為說法讚布施行。所感如意心田俱勝因少果多。商主聞法心開悟解。作禮右旋住立一面。
爾時世尊謂商主曰。欲入大海彼多險難。必須歸依緣念三寶。受持五戒作優婆塞。可遂所願安隱而還。
時彼商主聞佛說法。勤懇頂奉求受五戒。佛令諦聽善思念之。其五者何。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是名五戒。
汝當奉持盡其形壽。不得毀犯名優婆塞。由彼商主宿植德本聰慧明達。能察風波善惡之候。眾商勸請以作導師。尊尚其人稱為賢者。乃擇吉日聚糧積薪。集諸商人共入大海。
行將數日風濤亘起。海神變身為一夜叉。其狀醜惡形色青黑。口出利牙牙端火現。從波涌出挽船不行問賈客曰。汝叵曾見世間可畏有過於我。是時賢者覩其怪狀。但唯一心緣念三寶。由佛加持即除恐怖。厲聲對曰。我亦曾見。更有極惡過汝數倍。
神問。誰耶。
賢者對曰。世有愚人常行不善。造作十惡沒在邪見。後墮地獄受苦萬端。獄卒羅剎取諸罪人種種治罰。或斲或斫或擣或磨。分析其身作百千分。刀山劍林火車煻煨寒冰沸屎一切備受。如此苦楚經千萬劫。此之可畏劇甚於汝。
神乃默然隱身而去。漸次前進復經數日。海神復變作一人身極甚羸瘦。皮骨相連氣息喘迫。俯近於船問商人曰。汝叵曾見世間有人瘦類於我。
賢者對曰。更有枯瘁復過於汝。
神曰。誰耶。
賢者對曰。有愚癡人心性弊惡。慳貪嫉妒不知布施。後墮餓鬼頭如太山其咽如針。頭髮髼亂形容燋黑。長劫不聞飲食之名。如是臞瘦極更過汝。
海神放船隱身而去。漸次前進復經數日。海神復變作一丈夫。形容年少極甚端正。涌出挽船問商人曰。汝曾見有年少色力類我已不。
賢者對曰。如汝形質乃有勝過百千萬倍。
神問。誰耶。
賢者對曰。世有智人奉行十善。身口意業常令清淨。篤信三寶隨時供養。其人命終得生天上。顏貌端正世無倫匹。以汝形儀方於彼者。若瞎獼猴比其仙女。
時彼海神聞是說已默爾自愧而作是念。今此商主識智博達。善談報應其辯若斯。以一近事試驗問彼。
即以右手取水一掬乃問之曰。掬中水多海水多耶。
賢者對曰。掬中水多海水為少。
神復詰曰。目擊可見。汝今所說誠難為信。
賢者對曰。斯言真實決定不謬。此非世智之所了知。何以明之。海水雖多必有枯涸。劫欲盡時大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餘。以此證知海水必竭。若復有人以淨信心。持一掬水供養於佛。或施眾生或奉父母。或乞丐者乃至禽畜之類。此之少善正因功能。經於塵劫不能窮盡。是故當知。海水為少掬水為多。
時彼海神心大歡喜。即以種種奇異珍寶以贈賢者。寄諸珍玩施佛及僧。時諸賈客各得還國。咸詣佛所稽首作禮。持彼海神所寄之物及己所施。長跪合掌白言。世尊。幸蒙如來遙垂慈護。入海免難獲寶還家。咸荷佛恩願為弟子。
佛言。善來。具苾芻相。盡諸有結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洹精舍坐夏安居。時阿難陀於日中分食畢收鉢。與諸比丘共詣林間。經行往來宴坐消息乃相議曰。今佛世尊出興于世甚為奇特。第一希有。於諸眾生多所饒益。今此上首憍陳如等五大比丘。最初遇佛成等正覺。趣鹿野苑說四諦法先得悟解。種何善本有何因緣初轉法輪便能悟入。始擊法鼓而先得聞。地神涌出報虛空神。已至諸天皆為作證。謂憍陳如已得了解。
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具以上事而白世尊。是時如來語阿難曰。汝所問者非無因緣。我於往昔憐愍彼故。曾刺身血濟活其命。使除飢渴令得安樂。以是因緣於此生中從我聞法先得悟解。
尊者阿難復白佛言。願以其事開示未聞。令彼眾會心得泰然。
佛告阿難。乃往古世經于無量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其名。慈力。有大名稱福智深廣。相貌端嚴威神罕匹。統領八萬四千小國。后妃眷屬其數十千。二萬臣佐共治政事。彼慈力王久遇先佛植眾善本。樂修慈行仁恕和平。於諸眾生施之快樂。復起悲心矜恤貧窶。有苦眾生皆蒙拯拔。復生喜心崇重賢者。常以愛語普令忻悅。復起捨心不生喜慍。於內外財而無慳吝。等視眾生如一子想。如是修作四平等行。於多劫中未嘗懈廢。復以十善誘掖臣庶。各各遵承嚴持清潔。國土安泰靡不相慶。
有諸疫鬼及五夜叉。常噉血氣觸惱於人。由彼皆修十善之行。淨身語意眾殃消殄。諸天善神常為守護。設有邪魅諸惡鬼神。雖懷損害而不得便。時五夜叉來詣王所咸作是言。我等徒屬仰人血氣得全軀命。由王教導一切人民皆修十善。我輩從此不得所食。飢渴頓乏求活無路。大王慈德救諸苦惱。獨於我曹不施恩惠。
王聞是說極傷憫之即自思惟。夜叉之徒唯飲人血。作何方計滿其所求。當破我身可能濟彼。
乃刺五處血即迸流。時五夜叉各持器至取之而飲。既飽且喜。王乃語曰。我以身血救汝之命。若充足者吾無所希。唯修十善則為報恩。願未來世我成佛時。最初說法先度汝等。以甘露味除汝三毒。諸欲飢渴令得清淨。
佛告阿難。欲知往昔慈力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五夜叉者今此會中憍陳如等五比丘是。由我宿昔本願力故。今得成佛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最先悟解得盡苦際成阿羅漢。是時始有佛法僧寶差別名字出現世間。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菩薩往昔以瞋因緣墮於龍中有三種毒所謂。氣毒。眼毒。觸毒。又由別報福業力故。身具眾色如七寶聚。不假日月光明所照。常與無量百千諸龍。周匝圍繞以為眷屬。變現人身容色端正。住毘陀山幽邃之處。多諸林木華果茂盛。清淨池沼甚可愛樂。與諸龍女作眾歌舞共相娛樂。止住其中經于無量百千萬歲。
是時有一金翅鳥王飛騰翔集從空而下。欲取諸龍以為所食。當其來時摶風鼓翼摧山碎石。江河川源悉皆乾竭。時彼諸龍及龍女等見是事已心大驚怖。所著瓔珞嚴身之具。顫掉不安悉墜于地咸作是言。今此大怨。喙如金剛所觸皆碎。將來噉我其當奈何。
是時龍王初聞此說極生憂惱。由宿善力復更思惟心乃無畏。然此金翅具大威力。唯我一身可能禦彼。謂諸龍曰。汝等但當從吾之後必無所害。若我不能與其朋屬作守護者。何用如是大身之為。
爾時龍王詣金翅所。心無怯弱而白彼言。幸少留神共議此事。汝於我身常生怨害。我於仁者都無此念。以宿惡業招此大身。雖具三種氣眼觸毒。未嘗於他暫興損害。度己之能可相抗敵。亦能遠去令汝不見。我今所以不委去者。多有諸龍依附於我。由此不欲兩相交戰。是故於汝不起怨心。
金翅復言。汝誠於我無怨心耶。
龍曰。我雖獸身善達業報。審知小惡感果尤重。如影隨形不相離也。我及汝身今墮惡道。皆由先世造作罪因。汝當憶念如來所說。非以怨心能解怨結。唯起慈忍可使銷除。譬如火聚投之乾薪。轉增熾然無有窮已。以瞋報瞋理亦如此。
是時金翅聞是說已。怨心即息善心生焉。復向龍王作如是說。汝今能以慈忍之力息我瞋恚。如汲流泉滅其炎火。使我心地頓得清涼。
龍王復言。我昔與汝無量世時。先於佛所曾受戒法。心非清淨復不堅持。為求名聞而相憎嫉。以是因緣墮於惡道。我曾發露故能憶持。汝由覆藏今皆忘失。汝今應當憶本正念。發慈忍心淨修梵行。
金翅復言。我從今日普施諸龍安隱無畏。
即離龍宮還歸本處。龍王乃慰諸龍眷屬。復問之曰。汝見金翅生恐怖不。
各作是言。極大怖懼。
龍曰。世間眾生若見汝者。恐大恐怖亦如此也。爾等諸龍愛惜身命。與諸眾生等無有異。當觀自身以況他身。是故應起大慈之心。由我修習慈心因緣。使其怨對還歸本處。一切有情流轉生死。所可依怙無越慈心。
大慈心者猶如良藥。能愈眾生煩惱重病。
大慈心者猶如明燈。能破眾生三毒黑暗。
大慈心者猶如船筏。能渡眾生三有苦海。
大慈心者猶如伴侶。能越生死險難惡道。
大慈心者如摩尼珠。能滿眾生所求善願。
我由往昔失慈心故。墮此龍中不得解脫。若諸眾生建立慈門。則能出生無量善法。閉塞一切愚癡昏暗諸煩惱緣而不能入。常生人天解脫安樂。
諸龍眷屬聞是說已。悉除瞋恚皆起慈心。是時龍王見諸同類從己所化而自慶言。善哉。我今所作已辦。令汝已除無量惡毒。以善淨法補置其處。復為汝等建立清淨八戒齋法當奉持之。閻浮眾生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淨。斷除無量貪瞋癡垢。於人天路而作資糧。若能持是八戒齋法。當知是人雖無妙服。則為已具慚愧之衣。當知是人雖無垣牆。則能禦捍六根怨賊。當知是人雖非上族。則為已住聖種姓中。當知是人雖無瓔珞。則具眾善莊嚴其身。當知是人雖無珍寶。則集人天七種法財。不依橋梁超越險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此。
時彼諸龍各作是言。我今願聞八戒名字。我當頂受勤而行之。
龍王告曰。其八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六者不得過日中食。七者不坐高廣大牀。八者不得歌舞作樂香油塗身。是名八戒清淨齋法。要離憒鬧。寂靜之處如理作意專注奉持。
諸龍白言。如我之徒離王少時心不寧處。依王威神得免衰惱。一切時中安隱而住。佛法功力無處不可。何必須求寂靜之所。
時彼龍王答諸龍曰。不觀所欲則念不起。慣習攀緣對境復發。譬如溼地而易成泥。若在空閑染心無動。
爾時龍王將諸朋屬至於山林幽曠之處。遠離貪欲瞋恚之心。常起慈忍以修其身。受持齋法經于多日。節食身羸加復疲困。有諸惡人至彼住處龍聞人聲尋即惺悟。此惡人輩見是事已咸生驚駭。而作是言。此何寶聚從地涌出。
龍自思念。若令彼人見我本狀即時怖死。則壞我今修持戒法。是諸人等今來至此。必貪我身及斷我命。
時諸惡人復相謂曰。我等入山經歷多載。未曾見此如是形相。眾彩交燦光耀人目。若得此皮當貢王者。必獲重賞不亦快乎。
即持利刀剝裂欲取。爾時龍王以慈忍力。不生怨恨亦亡痛惱。即于是人生攝受想三毒即滅。自慰其心不應吝惜。怨對卒至不可得脫。此諸人等今於我身。貪其賞貨而行殺戮。我寧自死無返害彼。不令是人現身受苦。
時諸惡人奮力勇銳。執持利刀剝剖而去。是時龍王復自思惟。若人無罪為他支解。忍受不報不生怨恨。當知此人是為正士。若於父母兄弟妻子能默忍者此不足貴。若於怨害心不加報。默忍受者此乃為難。然我今者為利他故。應當默然而忍受之。我從無始生死已來。枉棄身命不知其幾。未嘗特然施於一人。願未來世當與是人無量法財令滿所願。
是時龍王既被剝已。遍體出血痛苦難堪。舉身顫動不能自持。復有無量百千小蟲。聞其身血悉來唼食。
龍王乃曰。此小蟲等食我食者。願當來世施汝法食。
爾時龍王身受楚痛。諸龍覩已皆生悲惱。王即誓言。若我當來得成佛者。令我身皮頃得如故。
作是願已自然平復。彼諸龍屬生大歡喜。是為菩薩於惡道中住慈忍力堅持淨戒為若此也。
菩薩往昔曾作兔王。以其宿世餘業因緣。雖受斯報而能人語。純誠質直未嘗虛謬。積集智慧熏修慈悲。不生一念殺害之心。於彼無量百千兔中稟性調柔居其上首。為彼徒屬講宣經法。勸令諦聽善思念之。
我及汝等無始劫來。不修正行隨惡流轉。由四種因墮三惡道。所謂四者。貪瞋癡慢。
或由慳貪造十惡業。以是因緣墮餓鬼中。慳增上故其咽如針。長劫不聞漿水之名。設得少食變成火聚。皮骨連立受饑渴苦。
或由瞋恚造十惡業。以是因緣墮傍生中。或為鷙獸虎兕毒蛇無足多足更相食噉。受駝牛報負重致遠。項頷穿破償住宿債。
或由愚癡造十惡業。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無淨慧故撥無因果。毀佛法僧斷學般若。人於苦處八寒八熱刀山劍林種種治罰。
或由我慢造十惡業。以是因緣墮修羅中。心常諂曲貢高自大。離善知識不信三寶。雖受福報如彼天中。常苦鬪戰殘害支節。我今略陳如是諸趣所受眾苦。若具說者窮劫不盡。
又我與汝盲無慧眼。癡增上故受彼兔身。常受饑渴乏於水草。處於林野周慞驚怖。或為罝網機陷所困。為彼獵者之所傷害。現受此苦深可厭患。汝等各各發勤勇心。修十善行趣出離道求生勝處。
是時兔王常為同類。宣說如上相應法要。有一外道婆羅門姓。厭世出家修習仙道。遠離愛欲不起瞋恚。飲水食果樂居閑寂。長護爪髮為梵志相。忽於一時遙聞兔王為彼群兔宣說經法。而自咨嗟乃作是言。我今雖得生於人中。愚癡無智不及彼免了達善法開悟於他。此必大權聖賢所化。或是梵王大自在等。我因得聞彼所說法。身心泰然離諸熱惱。今此免王自性仁賢。善能發明先聖之道。分別善惡報應之理。我從昔來棲止山谷。艸衣木食求出離道。未逢師友如是教誨。
今始遇之喜躍無量。
是時仙人即起合掌。詣兔王所安徐而言。奇哉大士。現此權身能為有情廣宣法要。汝今真是持大法者。必當所蘊正法之藏。願今為我開示演說最上究竟出離之道。我先修習婆羅門法。久受勤苦殊無所益。譬如有人信順愚夫鑽冰求火不可得也。願投仁者作歸依處。
時兔答言。大婆羅門。我今所說解脫之法能盡苦際。稱汝機者但當發問無所吝惜。我已久除慳貪之垢。為利有情樂住生死。化彼同類受是兔身。
是時仙人聞是說已。心大歡喜得未曾有。我今幸得親附慈化。願垂教誨勿辭勞倦。凡歷多年義深親友。食草飲泉與兔無異。
時世人民枉行非法。慣習罪惡福力衰微。善神捨離災難競起。共業所招令天亢旱。經子數載不降甘雨。艸木焦枯泉源乾涸。時婆羅門即作是念。我今年邁復闕所食。若唯止此轉增饑羸。乃白免言。今且暫離往至餘處。幸勿見訝。
兔即告曰。大仙今者不樂其所。誠恐誤犯冀乞容恕。久要之言俄成輕別。
婆羅門曰。此處幽寂絕其過患。諸免調順各不侵撓。但我薄祐乏其所食。久依大士獲聞法味。要當終身藏之心腑。願廣其傳以濟群有。絕漿亡食已經旬日。恐命不保虛捐前功。
兔聞是已悲哽而言。今此睽違何時再遇。願留一宿虔伸薄供。
是時兔王語群兔曰。今此大仙道力堅固。是善知識最上福田。汝等戮力多積乾薪。共助晨餐供爨之用。
乃詣仙所復作是言。唯願明旦必受我請。
仙即許之。彼婆羅門佇思詳審。今此免者為何所有。或得斃鹿。或遇殘獸。心生歡悅勤請如是。
是時免王謂群屬曰。今此大仙欲捨我去。無常別離世態若此。眾生壽命猶如幻化。果報一來無能脫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求出離道得盡苦際。
爾時兔王終夜不寐。為彼同類說如是法。當其清旦詣積薪所。以火然之。其焰漸熾白言。大仙。我先所請欲陳微供。今已具辦願強食之。所以者何。智者集財積而能施。受者憐愍要必受用。我今貧乏施力為難。唯願仁者決定納受。我欲令他獲安隱樂。自捨己身無所貪惜。共諸眾生證無上覺。
說是語已投身火中。時彼仙人覩是事已。急于火聚匍匐救之。不堅之身倏焉而殞。抱之于膝悲不自勝。苦哉大士。奄忽若此為濟他身而殞己命。我今敬禮為歸依主。願我來世常為弟子。
發此誓已置兔於地。頭面作禮而復抱持。即與兔王俱投熾焰。是時帝釋天眼遙觀。即至其所興大供養。以眾寶建窣覩波。
佛語諸比丘。昔仙人者彌勒是也。彼兔王者即我身也。
爾時世尊遊化依止王舍城中。時彼國主阿闍世王創發淨信歸依於佛。四事供養曾無所乏。大臣人民四部之眾。咸於如來親近恭敬。以梵音聲說微妙法。教諸弟子斷十惡業。勿殺生命竊盜他財作非梵行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是諸眾生蒙佛教誨修行十善。於佛法中清淨而住。
時有長者名曰。申日。財富無量有大威勢。從昔已來承事外道。深著邪見婆羅門法。時外道輩見阿闍世王大臣人民於如來所歸奉者眾。而我徒屬不霑惠施。心懷憎嫉欲作損害。詣長者所共相議曰。沙門常說了三世事。預知他人心之所念。今可驗彼為實爾不。
長者曰。然。以何試之。
外道告言。當須長者詐作歸依。請佛就舍略陳微供。彼若遙知應不見許。若受請者必遭所困。
乃令長者先於門內鑿大深坑多積熾火。危布鐵椽薄土覆上。伺其沙門領徒至此。曲躬傍引揖之上行。若其安然無所損者。可命沙門次當就食。即以毒藥和飯授之。
申日云。善。
一如所教。便令掘地速辦斯事。即詣請佛具伸虔意。知其根熟默然許之。時諸外道皆大歡喜。長者有子其名。月光。年十六歲具相聰利。久植善本得宿命智。乃白父言。如來神鑒舉念即知。外道愚人慎不可信。
時彼申日不從子言。穿坑置火以毒和飯。遲明遣使請佛臨訪。如來知已敕諸比丘執持應器從吾之後。四大天王釋梵王等天龍鬼神皆悉隨侍。是時如來現諸神變放金色光照申日舍。與諸大眾安詳而來。身相巍巍如星中月。將至其門地六震動。病苦有情皆得痊愈。盲者得視。聾者能聽。毒者得消。狂者得正。一切音樂自然發響。珍禽瑞獸率舞和鳴。所覆火坑。佛神力故化成清淨廣大池沼。於中復現千葉蓮華。如來徐步履上前入。諸大弟子各各皆蹈百葉蓮華行列而進。於是申日覩佛神變。省己無知生大憂怖。頭面著地悔過自責。食時將至。匆遽欲炊上妙香飯以奉如來。
佛即止之。但持毒藥所和飯來。不須復造。
佛語大眾。受是飯已且置鉢中未可食也。世間凡夫有其三毒。一者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癡。我今已於曠大劫來滅煩惱火。心得清涼。於此三毒永盡無餘。假使毒藥大如須彌。所穿火坑廣於大海。則於吾身不能為害。以佛法僧實行力故。一切惡毒自然消散。作是說已令餐鉢飯。佛及大眾一無所損。彼外道輩潛竄泯跡。申日長跪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大愚癡信彼邪師造此惡行。唯願大慈哀愍攝受。授我懺悔令離憂怖。
如來為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長者聞已心淨信解得證初果。作禮而退。
爾時世尊遊化。居止摩竭陀國王舍城中。將諸弟子大阿羅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時彼國王名。洴沙王。稟性仁賢久植德本。已證初果得不壞信。奉佛之心倍加隆厚。常以上妙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如來及比丘眾。
是時國中先有外道六師之徒富闌那等。久在王境宣布邪教。誑惑民庶信服者眾。王有一弟崇尚其宗。四事欽承謂其有道。佛日初出法寶肇興。王意慇懃俾令歸向。固執邪說不從勸諭。乃白王言。我自有師不復致敬彼瞿曇也。
王復謂曰。福田難遇可營珍饌供養如來。
然王所教理不敢違。當設大齋不限來者。若其自至我當延之。備設飲食敷置牀座。乃令從者密召六師。應命而來處尊而坐。佛及眾僧不自來赴。
王謂弟曰。汝雖不能躬詣請佛特遣一人白言。時至。
佛受請已將諸大眾威儀詳肅來赴會所。見諸外道先踞高位。乃以神足移彼六師及徒眾等皆置下行。彼咸相顧名起移坐。坐定復見已在其下。如此至三。俛仰而坐。
次行淨水。佛語。施主。先與汝師澡瓶口塞。從佛為首水乃注下。
次當施食。佛語。施主。當請汝師以施其食。六師口噤不能出言。但指於佛。佛呪願梵音清徹聽者樂聞。
次當行食。佛語。施主。先奉汝師。食乃住空。持至佛所食即還下。佛與眾僧飯食已訖。盥漱齒木敷座而坐。
次當說法。佛語。施主。令汝師說。如前口噤但指佛說。是時如來以梵音聲。廣為眾會演微妙法。大眾聞已咸悉了達。洴沙王弟心淨信解。歸依三寶得證初果。自餘眾會有得二果乃至漏盡無生果者。
時外道輩所向失利。甚懷恚惱心無暫安。各於靜處求學奇術。天魔波旬慮其怯弱。不能保護昔所授法。乃下化作六師相狀。於一人前現五人術。飛行空中身出水火。分形散體種種變現。由是邪徒更相恃賴。念前被辱眾心離散。今察己能定可勝彼。即詣王前自誇神異。請對試之見其優劣。
時洴沙王乃哂之曰。觀汝邪徒愚迷特甚。佛德廣大言莫能宣。欲以螢火與日爭明。蹄岑之水比於巨海。蟻垤之阜等於須彌。野干卑軀方於師子。小大相形昭然自顯。
六師白言。大王。未測我之殊變。何因偏心見薄如此。期後七日請置試場。
王詣佛所具陳上事。唯願世尊暫屈威神。伏除邪黨悉歸正道。
佛言。大王。我自知時。
王聞是語。謂佛許可。即敕臣吏擇寬廣處。修治平正使令清淨。建立幢旛施設牀座。當其會日人民企望。於是如來將諸大眾。自王舍城往毘耶離國。時彼大王名曰。栗磋。將諸臣庶奉迎於佛。六師邪徒咸唱是言。久知瞿曇智術微淺。將迫較勝畏而避去。
時洴沙王聞佛前進。辦諸供具滿五百車。王及臣民可十萬數。備其所須悉隨佛往。外道即白栗磋王言。請與沙門捔其神化。
王乃謂曰。咄哉癡人自云有道。但慮汝輩自貽毀辱。
王白佛言。六師紛紜欲比奇術。唯願如來制其邪惡。
佛言。大王。我自知時。
聞說是已謂佛許可。嚴治備辦如洴沙王。民庶佇觀期在明日。是時如來自毘耶離統領大眾詣拘睒彌國。時彼大王名曰。優填。集諸臣民悉來奉迎。毘耶人民明晨問佛。云何已往拘睒彌國。
六師由是高心愈增語其徒曰。見必窮逼。
時栗磋王聞佛前進。亦備供具滿五百車以俟供養。王及臣民充七萬數。備其所須悉隨佛後。自拘睒彌國往越祇國。自越祇國往特叉尸羅國。以至波羅奈國迦毘羅衛國舍衛國等。于時世尊所歷之境。王及臣民千萬億眾悉來奉迎供養恭敬。每至一國彼六師輩常逐於後求佛捔試。廣衒己能皆如前說。
時諸國王所將臣民無量百千萬億之眾。充塞川野集舍衛國。時彼大王名曰。勝軍。有大名稱威德特尊。時六師輩前白王言。請與沙門較其優劣。潛奔諸國意欲求避。我與徒屬今逐至此。
時勝軍王謂外道曰。如來聖德難可思議。汝輩凡愚輒論勝負。
王詣佛所具陳上事。唯願世尊略施神化。普令諸國一切群迷覩佛神通辨其邪正。
佛言。大王。此非小緣。今正是時如其所請。
王敕臣吏嚴治會所。廣積香華敷設牀座。諸來大眾皆悉雲集。當月一日於晨朝時。佛與大眾初至論場。勝軍大王是日設食。淨心親手以奉楊枝。佛受嚼已擲殘置地。忽然之間發生根莖以至青翠。漸次高大三百由旬。其條傍布二百由旬。枝葉華果七寶所成。有多種色隨色發光。食其果者味如甘露。一切人民覩是神變咸生信重。讚言希有。佛隨機宜為說妙法。聞法解悟得不退轉。
次第二日拘睒彌國優填大王請佛供養。佛於兩邊化二大山。高廣嚴好七寶合成眾色晃曜。一山之上出粳稻飯。香滑甘美如蘇陀味。諸國土中無量有情。共來食之皆得豐足。一山上出細嫩香艸。食無苦澀而能充足。象馬牛羊諸傍生類皆得飽滿。諸國人民覩是神變咸生信重。讚言希有。佛為說法皆悉悟解得須陀洹果。
次第三日大越支國純真陀王。請佛供養奉佛淨水。盥漱棄地成七寶池。一一方面每二百里。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四色蓮華清香遠布。時諸眾會覩是神變咸生信重。佛為說法心開意解遠塵離垢皆得初果。
次第四日特叉尸羅國陀婆彌王請佛供養。是時如來於池四面化八渠流。激揚清波相連灌注。水聲流演八解脫法諸波羅蜜。聞者皆發大菩提心。
次第五日波羅奈國梵摩達王請佛供養。如來口中放金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蒙光照者身心泰然。猶如獲得第三禪樂。佛為說法得法眼淨。
次第六日毘耶離國栗磋大王請佛供養。如來慈力平等加持。普令眾會一切眾生各互了知心行差別心所動作善惡業報。咸生驚喜歎佛功德。佛為說法各得了解。發清淨心住無生忍。
次第七日迦毘羅衛國諸釋種族請佛供養。佛以神力令在會者各見自身為轉輪王七寶具足千子圍繞小王臣民恭肅承事。各各忻慶讚佛功德。佛為說法皆悉樂求無上佛道。
次第八日帝釋天主知佛世尊攝化邪黨。下降人間請佛供養。為佛造作七寶嚴飾師子之座。佛坐其上光明煥赫。釋梵諸天侍立左右。一切眾會寂然安坐。
是時如來舒金色臂以手按座。欻然有聲如象王吼。應時即有五大藥叉。摧壞挽拽六師之座。密跡金剛杵頭出火。舉擬六師驚怖奔走。慚此重辱溺水而死。六師徒屬九萬人眾。皆歸依佛願為弟子。佛言善來。鬚髮自落成沙門相證羅漢果。
爾時洴沙大王復白佛言。世尊。今者六師生雖遇佛不蒙濟度。願聞往因。
佛言。大王。善思諦聽。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名。賒拘利。久居寶位未有聖嗣。念是事已心沒憂海。廣興福業祈滿此願。時天帝釋化一醫師。來詣王前問其憂意。王以上事乃具答之。
醫曰。為王入雪山中採取靈藥與后妃服後當有子。
王曰。甚善。
於後醫師採藥還宮。用乳煎藥進上使服。王后見已避臭不服兼亦不信。化醫遂去。餘諸宮嬪競分藥飲。服之未久咸覺有娠。是時王后悔惱愁歎。遍求前藥唯得少滓。以乳煎服後亦有子。餘諸夫人月滿生子各各端嚴王大歡悅。最後王后乃生一子。面貌極醜形如株杌。王與其后見之不喜因是立名。株杌太子。年漸長大武勇冠世。時彼鄰國群寇犯境乃遣太子擊之退散。王加愛念訪其良匹。
遠國有王名。黎瑟跋蹉。王有一女容止端正。遣使求親乃蒙相許。六國聞之各懷慕樂。競來求聘舉兵相攻。其王乃曰。若許其一餘則生恨。能却他兵當與女適。
是時株杌聞是說已審為實爾。乃利其器方在壯年戰而得勝。乃取六首獻跋蹉王。生大歡喜納以為壻。奪諸士卒與妻還國。婦覩醜狀常有怖色。王子愧恥心不自寧。便至林中乃欲自盡。帝釋遙知下至其所善言慰喻賜一寶珠。密令置此於汝頂上。可得容儀如我無異。
跪而受已喜而還家。婦見不識乃語之曰。卿是何人。
夫即具說得珠之由。株杌之名自茲而息。乃更其號須陀羅舍。
佛言。大王。當爾之時賒拘利王者今淨飯父王是。王夫人者今摩耶是。醜王子者今我身是。昔美婦者今耶輸夫人是。昔六王者今富闌那等六師是。
爾時世尊在摩竭國竹林精舍重閣講堂與阿難陀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見有衰老夫婦二人。兩目失明加復貧悴。唯有一子年始七歲。常出乞丐以贍其親。或得新好果蓏飲食先奉父母。有得硬澀殘觸之物而自食之。
是時阿難念此小兒。雖在幼年而行篤孝。勤意朝夕不失所須。佛分衛訖還歸精舍。食畢洗足敷座而坐。為諸大眾將演經法。阿難叉手前白佛言。適侍世尊入城分衛。見一小兒將盲父母。往來求乞承順孝養。日以為常甚為難得。
佛言。阿難。匪惟在家及出家者。皆以孝行而為其先。計其功德不可稱量。所以者何。憶念過去無量劫時。我為童子亦年七歲。以孝順心曾割身肉。以濟父母危急之命。從是以來承此功德。常為天帝及作人王。直至成佛皆因此福。
阿難白佛。願聞往因活親之命。其事云何。
佛言。阿難。汝當諦聽吾今為汝分別說之。乃往古世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得叉尸羅。時彼國王名曰。提婆。有十太子各領一國其最小者名曰。善住。國界康樂人民熾盛。時彼鄰境有一惡王名曰。羅睺。欲來侵掠搆其兇黨舉師相攻。時善住王兵力不如乃奔父國避其禍難。王有愛子其名。善生。方在髫齔不忍棄遺。將婦抱兒匆遽出境。一路七日得至家邦。
一路荒僻經十四程。勉力而負七日之儲。登途慞惶誤涉迂道。方行半路已絕餱糧。累日飢羸相顧殆盡。王作是念。事迫計窮。須棄一人可存二命。
乃諭夫人攜兒前進。引刃於後欲斫婦身。用活幼兒兼以自濟。善生迴顧見父舉刀急白王言。勿殺於母。寧割我肉以充其糧。未聞有兒食於母肉。
勤誠泣諫母命獲全。是時善生乃白王言。願將身肉以救二親。若割肉時勿令頓盡。漸可取食得延數程。若命絕者肉當臭爛。必為所棄於事無成。
是時父母謂善生曰。今為罪行非予本心。何忍舉刀親割汝肉。
於是王子先持利刀。自割身肉跪而奉之。王與夫人見是事已。悲啼懊惱久乃能食。經于數朝身肉都盡。未至他國饑急難堪。於骨節間復得少肉。齎之前途用接餘命。時善住王及彼夫人各以善言慰喻其子。聚首哀戀捨之遂行。爾時王子而作是念。我以身肉濟活親命。願達鄉國身安泰然。以此善根速獲菩提。濟度十方一切群品。使離眾苦證真常樂。
發是願時三千世界六種震動。欲色諸天悉皆驚愕。即以天眼觀於世間。乃見菩薩修是孝行。是諸天子於虛空中。合掌稱讚淚墮如雨。
時天帝釋化作虎狼。試驗菩薩欲來吞噉。王子自念。此諸猛獸今來食我。唯有餘骨悉皆施之。以歡喜心不生悔惱。
是時帝釋還復本形讚王子言。甚為希有。能以身肉濟活二親。如是孝心無能及也。汝須何願今當說之。
我唯志求無上佛道。
天帝復言。我今視汝身肉都盡疲苦難堪。得無悔恨於父母耶。
王子答言。若我誠實心無悔恨。決定當來得成佛者。使我身肉倏然如故。
作是誓已即得平復。時天帝釋及諸天人同聲讚言。善哉善哉。
佛告阿難。往昔之時善住王者豈異人乎。今淨飯父王是。王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昔善生王子者則我身是也。